社企流/文:黃維萱
南投縣埔里鎮位於台灣地理中心,四面環山風景宜人,也和大多數的鄉鎮一樣面臨人口老化的問題。為實踐在地安老、讓鄰里間互相照顧,關注在地發展、於暨南大學任教的梁鎧麟博士,攜手擁有豐富在地長照經驗的埔里基督教醫院以及愚人之友基金會,共同催生「厚熊咖啡」,共創一系列的改變。這裡不只是咖啡館,同時也是埔里鎮樂齡學習中心,以「厚熊笑狗」(台語:互相照顧)為理念,作為社區長輩交朋友、分享生活、學習新知的所在。
居住在此的長輩,大多沒有能就近照料的親友,所以厚熊咖啡做的,就是為他們搭起一張在地安全網,能更及時地接住每一次的需求。梁鎧麟分享,某次農曆過年有一位阿公不小心跌倒,被送到附近醫院,厚熊的成員一接到消息,馬上協調志工前往協助。
成立之初,為了要讓大家可以多認識厚熊咖啡,他們走到公園,向社區長輩介紹厚熊咖啡以及他們的推動理念,進一步邀請大家前來喝杯茶、聊聊天,慢慢地建立信任。透過每月定期舉辦「班會」的聚會方式,凝聚彼此間的情感,因此也吸引越來越多人前往參與咖啡館所辦的活動以及講座。
翻開厚熊咖啡的課表,映入眼簾的活動豐富精彩,包含能活動筋骨的音樂律動課、融合用藥知識的桌遊、平靜心靈的繪畫課程等等,都是為了提升長輩的身心健康而設計。其中,最特別的是一系列的「紙漿」課程,它結合了埔里傳統的造紙產業,讓長者運用紙漿,搭配回收物如安全帽、水桶等,創作出蝴蝶、黑熊等作品。由長輩們創造出的紙漿黑熊,不僅成了在地街區的吉祥物,更於埔里森林逐燈祭展出,讓參與製作者紛紛表示相當有成就感。
為什麼選擇「紙漿」呢? 在 1960 年代,埔里鎮上有數十家造紙廠,如今 7、80 歲的長輩中,約有將近 6 成的人,年輕時就是在造紙產業工作。曾經,「紙」是長輩們在中年時期是謀生的工具,厚熊的紙漿課程,不僅喚起他們的回憶,也在樂齡階段,則賦予新的意義,成為社區參與的媒介,更透過貢獻專長,讓長輩們找回自信。
厚熊藉由這項結合長輩造紙巧手、與青年設計元素的方式,持續開創銀髮族的紙漿創作課程,並希望可以讓課程設備升級,於是向信義房屋全民社造行動計畫中提案,獲得支持,讓長輩在創作時能更輕鬆地完成。
厚熊咖啡的願景,是結合在地組織、居民的力量,打造一個互相照顧的社區。接下來,厚熊將持續投入在地中高齡者的培力,讓他們能夠照顧更年長的長輩;也透過提供服務,為自己的未來做好準備,創造共好的循環。
而今,在越來越多社區組織協力下,在地的長輩有更多元的社區參與管道,如推廣在地小旅行的團隊「順騎自然」,便找長輩擔任導覽者,使其有更多舞台發揮,挑戰不一樣的技能。當長輩投入這些社區事務中,一方面能走出家門、活動筋骨,另一方面,也因自我貢獻而獲得心靈滿足。
擁有健康且富有尊嚴的樂齡生活,並非遙遠的想望,而是厚熊咖啡館致力實踐的日常——無論是舉辦定期的交流聚會、結合長輩回憶而生的紙漿創作、或是讓長者擔任在地導覽,這些看似平凡的行動,實則都是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第三項「確保健康及促進各年齡層的福祉」的具體實踐。
在台灣的心臟位置,厚熊咖啡持續地連結在地社區資源與產業,供應長輩們的快樂養分,打造一個美好的樂齡生活。
社企流專訪網址:https://www.seinsights.asia/specialfeature/7782/7812?fbclid=IwAR0PPJVpRHrEJTe-M8Opxs2FnwVChvoQZTHv6y7l02QMW-FLr6SlcfhLCx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