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善盡社會責任

 

D-1 建構地方治理協力平臺

運營地方創生與跨域治理聯合辦公室,增進各研究中心與在地實踐團隊的對話與交流機會
協力各院USR團隊辦理共學共培活動;積極爭取校外評鑑,如獲《天下雜誌》110年天下USR大學公民調查(公立一般大學6,000人以下學校)第一名(109年為第二名)、連續二年獲《遠見雜誌》大學USR傑出方案「產業共創組」楷模獎、109年TCSA「臺灣企業永續獎」大學USR永續方案評定金、銀級等肯定。
定期辦理共學活動,激盪跨域協力的可能性;孵化微型社會實踐研究團隊
持續精進本校善盡社會責任的制度與共學環境,協力辦理特色議題的跨校社會實踐共學活動並成立議題聯盟,如與同為鄉村型大學的東華大學合辦「鄉村的轉向與再形構-第三屆東暨論壇暨學術研討會」;發展協力地方治理的人才培力模式,109年共計孵化11組外文、中文、觀餐、土木系及通識中心等社會實踐新團隊。
出版本校社會實踐各項成果,並發展協力地方治理的社會實踐理論知識、方法,並扮演地方發展的行動智庫
於109年9月28日辦理「第二屆水沙連學研討會」,轉化在地實踐的實作經驗,梳理本校協力地方治理的發展脈絡與理論知識,並出版《建構水沙連學:暨大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的行動研究》;另編纂《2020年暨大社會實踐成果報告書》,收錄10支社會實踐團隊之在地化教學創新與社會實踐推動成果。

 

D-2 培育師生社會實踐知能

走出校園進入地方,從服務實作中反思學習的需求與意義:社會服務學習課程的蛻變
暨大每年有將近1,100位學生透過服務學習課程,進入大埔里地區不同議題的單位提供服務協作,不僅解決各單位人力需求問題,也為同學開啟認識水沙連地區、公共議題的契機。為優化服務學習教學品質,本中心積極辦理「教師、TA、學生」教、學、服務的社群增能活動,並連結44個單位發展開展合作關係。
推動全校性的社會參與式課程,以地方發展的課程協作培育師生社會實踐能力
鼓勵授課教師與地方公共社群長期合作,將地方議題發展邁動融入至課程教學內容,輔以社區設計的方案設計,讓學生將學理與實務課題、應用之間進行學習連結,並醞釀或啟動地方公共議題的續階行動。此外,每學期透過教與TA社群的經營,共同探究教學相關議題,以維持課程教與學的品質,及社區合作關係。
結合大學與地方之「公共微型提案奬勵」,創發共學共工的學習環境與社會創新行動
自主學習是當代教學創新的主軸之一。本中心藉以鼓勵學生自發性與社區夥伴針對地方公共議題進行合作,並實際規劃與執行行動方案。過程中輔以培力工作坊,讓陪伴導師針對提案計畫問題給予團隊執行建議。迄今已辦理15屆微型提案,期末皆會辦理成果發表暨評選會,彰顯暨大學生自主社會實踐的成果。

 

D-3 孵化科技為用的社會力

疫情來襲,線上程式一起學,讓學習不停下腳步
面對疫情,學校的社團停止,課外的活動也停止了。但程式學習的推廣,暨大資工山立坊仍持續努力推動,嘗試著透過線上直播團隊講師的程式PK或合作過程,與大家分享Scratch等程式遊戲製作,過程激發想像就可以達成。也嘗試開設線上教學課程包含Scratch、Scratch jr、雲霄飛車Steam等,讓大家在疫情的時光裡仍不斷地學習。

 

D-4 導引高中社會實踐教學

與暨大附中共同開發食農教育課程模組開發、推廣與再精緻化
與埔里鎮農會協力輔導暨大附中參加全國四健會作業組競賽獲農委會頒發一等獎之全國最高殊榮。
辦理STEAM議題式推廣講座/營隊(含偏鄉/原鄉推廣服務),以提升高中與大學學生課程服務推廣之精神
透過大學資源與師資挹注相關課程,並進行專題製作,參加全國機器人大賽、全國中小學科學展覽及國際遠端視訊科學/科技等交流。
Off White Outlet
Off White Hoodie
Off White Shoes
Off White Clothing
Off Wh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