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 校務研究主導辦學
精進入學管理,穩固大學經營
針對入學管理之精進策略包含學生招募與學生動向,其中:(1)學生招募:包括競爭校系分析、流失生源分析、入學學歷分析以及入學管道之學業表現分析等;(2)學生動向:包括學生休學、退學、轉學、轉系分析,畢業生流向分析及畢業生薪資分析等。
追蹤學生身心健康,回饋心理輔導機制
針對學生生活型態與自我健康評估問卷,及大二學生學習習慣調查問卷等資料來源進行分析,以應用至校內心理輔導機制之優化,以及協助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反轉結構性的不利生態。
發揮資料倉儲功能,促成大學資訊公開
在個資保密原則下,於資訊公開專區公開辦學相關資訊,如:學生就業行業別、薪資所得情形、學校財務資訊分析等,促使校務資訊公開透明,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C-2 型塑社會關懷意象
打造校園品牌,形塑校園文化識別與認同
對外強化辦校核心理念,將學校優良表現以新聞對應辦校「國際思維、在地實踐」核心,奠定品牌根基。採訪暨大人物,以故事行銷學校 (學生、老師、校友、主題)。
推廣辦學成效,對外宣傳辦學內容及價值主張
對外宣傳辦學內容及價值主張
營造師生教與學創新舞台
運營新聞社,活動及課程辦理。
C-3 擴增經文不利招生名額
爭取願景計畫弱勢外加名額
本校獲教育部核定110學年度願景計畫外加80名招生名額,分別配置於「特殊選才單獨招生」管道37名;「個人申請」管道43名,提供在地學生與經濟弱勢學生更多升學機會。
開放原民專班招收轉學/轉系
原住民專班單獨招生近3年報名人數都維持在百人以上,顯見原住民學生對本校的青睞,也是近年入班宣導及邀約參訪本校之成效逐漸呈現。自110學年度起原民專班得辦理轉學考試及校內轉系,以補足缺額,也顧及學生的興趣及生涯規劃。
C-4 優化經文不利支持體系
因應疫情嚴峻,增開暑假期間行政服務學習,降低學生生活衝擊
因疫情擴大,配合教育部擴大紓困措施,讓暑假留校的經濟與文化不利同學可以透過行政服務學習,領取生活助學金。讓同學留校期間,因無法找到校外工讀機會,而導致生活費匱乏問題。
開設學生工讀實習化課程,提升學生職場就業力
讓學生能在工讀服務時,增加個人職場適應與相關專業能力,特開辦實習專業化課程。比照職場上職前訓練模式,開設行政知能、資訊能力及活動辦理能力三個領域課程。透過這三種課程,讓學生除可提升自己的專業職場知能外,也能從中找到自己所擅長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