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米教師專業社群「六級化筍鄉特色產業文化營造」小聚1
一、活動名稱:桃米教師專業社群「六級化筍鄉特色產業文化營造」小聚1
日期:111年05月24日
時間:17:00-21:00
地點:走讀桃米
參與人數:社群成員共9人、非社群成員共6人
二、活動議程
(一)活動目的
探討「筍母的故鄉」在桃米生態村的意義
(二)議程
(1)17:00-18:00桃米筍鄉產業發想
(2)18:00-19:30學術與產業交流
(3)19:30-21:00建構共學協作機制
三、活動概況
(一)活動進行方式
(1)第一階段透過謝顯林設計師對桃米筍鄉產業發想的分析,讓社群夥伴們對桃米社區的人文地產景有不一樣的認識。
(2)第二階段進行學術與產業的實質交流與討論
(3)第三階段試圖建構桃米生態村跨領域、跨議題的共學協作機制
(二)內容
1.回顧1960年代是桃米麻竹筍的產業盛世,地方農會曾設立麻竹筍的產業專區和集貨場,在盛況期間每天會有上百噸的麻竹筍生產,是當時居民賴以為生的經濟作物,也促使麻竹筍的產業蓬勃發展。
2.曾經盛極一時的桃米麻竹筍產業,因風土氣候非常適合麻竹筍,地處丘陵地帶,不容易受到外來的病菌侵擾,用紅土種植且需要人力定期覆土,長出來的筍子口感扎實而鮮甜,因台灣早年許多地方的筍農都會進來桃米挑選優質筍母回去栽種,所以桃米又被稱為「筍母的故鄉」。
四、活動成效
(一)活動成效
1.建構桃米生態村跨科系、跨領域、跨團隊、跨議題、跨場域的共學協作機制。
2.增進教師教學專業提升,累積地方學能量。
(二)參與人員反饋
1.學術與產業的實質交流。
2.增進學生與桃米生態村的人文地產景有更深的認識。
3.培養跨領域的知識累積與運用能力。
(三)檢討事項
1.筍母故鄉在桃米有很深的文化底蘊。
2.後續應將麻竹筍議題在資訊上主動蒐集與分享。
五、活動剪影
![]() ▲謝顯林設計師筍鄉產業發想分析 |
![]() ▲江大樹老師讓社群夥伴們更認識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