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講座邀請拾光工作室的曾家緯主編對繪本製作及利用相關英文經典繪本解析兒童人際觀等經驗進行分享。講座大致分為三個部份,第一部份為介紹繪本與圖畫書之差異性,第二部份為如何利用國外經典英文繪本分析兒童觀以及反映出社會人際觀,第三部份則為繪本編輯者之角色重要性。
首先,曾家緯主編提出繪本與圖畫書的差異性,並解釋繪本是指「畫出來的書」,是一種以手工繪畫為主、文字為輔的圖書。與傳統漫畫等圖畫書的不同之處在於繪本中的故事不是「講」出來的,而要通過觀察、思考、想像去發掘,相較於圖畫書以文為主,以圖為輔,從精神構建、智力發展的角度來看,繪本是神秘且有深度的。
因繪本精美的插圖與簡單易讀的文字,生活中,繪本可以最直接的影響兒童提升其認知能力,包含: 專注力、記憶及推理思考等;在兒童文學裡的兒童觀,曾主編也特別提到英國藝術家、浪漫派詩人William Blake的作品「Songs of Innocence and of Experience」,利用文字以兒童的角度向社會溝通,如何從離開幼稚(Childish)到做到童似(Childlike)以及最後的走向童年(Childhood),曾主編認為「人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存在於關係之中,童年,也是在關係之中。」
創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則是來自繪本編輯的角色,曾主編也帶大家瞭解英文古典文學分析最常使用的Freytag Pyramid架構圖,圖畫是感性的,就如同音樂一樣,需要有好的歌詞、好的旋律;好的作品是能前後呼應,透過圖片,心情也能隨之起伏。
本次工作坊中,曾主編提供多本來自國外的英文經典繪本,利用朗讀的方式,帶著大家體驗繪本所能給予的能量與背後的意義。其中還特別邀請在場的外文系同學雙語朗讀繪本台詞,使同學們深刻意識到原來不同的語言,不管是在聽覺或是封面視覺上,也會帶來不同的感受。
英文繪本講座辦理同時,校內正處於「2022年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穿山甲保育英文梗圖比賽」投稿期間,同學們也藉機利用此機會向曾主編請教相關創作技巧。
曾主編針對兒童文學裡的兒童觀進行講解
同學們認真筆記工作坊演講重點
同學向曾主編請教創作技巧
同學們利用休息時間翻閱曾主編親自帶來的繪本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