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走讀,落實深耕......
2021/12/10~12/13,林幗貞老師帶著參與深耕計畫學生團隊進行【4天3夜屏東踏查之旅】
因COVID-19疫情所致,2020~2021改變計畫KPI內容,將視角由東南亞區域拉回台灣島國進行文化走讀踏查。
此次屏東行,帶著深耕計畫學生團隊一起走讀,旅程中教師和學生們毫無距離「日常式」的對話,不同世代的視角與思辨方式,使得這一切充滿趣味與美好記憶…
三年來執行計畫的過程,即使辛苦,但以此方式落實深耕計畫之初心與精神,發揮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思考邏輯與論證應用之教育特性,這或許也算是另類的「旅行的意義」了。
12/10,潮州第一夜~下榻旅店【樹貳舍】 驅車南下屏東潮州旅店【樹貳舍】,國境之南的奇異氛圍…旅店頂樓的酒吧,溫暖的冬夜與星空,開始聊著隔天一早即將開始的滿滿踏查行程與田野內容,即使到達時已近午夜時分,卻一點也不覺累。 |
![]() |
![]() |
12/11,【走讀六堆客家文化】 在陌生的境地,友人很重要…深深感謝 許瑞君老師 與 楊景謀理事長,帶著我們走入六堆。從佳冬聚落沿途走讀,楊氏宗祠、西柵門、蕭家祖屋、步月樓及敬字亭,當中楊家祖堂是重建四合院伙房,共有19個客家門簾,極具客家建築特色。 散走於活的佳冬博物館老街,在歷史建築「張家商樓」、「蕭家洋樓」,走入不同年代伙房…在六堆詩人詩詞步道中漫步,在老理髮廳與年近90歲老理髮師漫談中,有種時空錯置之感。 |
12/12,【萬金天主教堂彌撒儀式參與、訪談李漢民神父】 一早驅車前往萬金聖母聖殿,跟著萬金村當地天主教信徒們,一起在台灣最古老的教堂(清同治年間由西班牙神父郭德剛所創建),參與彌撒儀式,感受殖民宗教在地化之後的特殊儀式樣態。 也感謝主持儀式的 李漢民神父,在初次見面的當下,帶著我們繞行整個聖殿、細細解說建堂的珍貴歷史故事與文物;即使我們皆非天主教徒,在親身參與儀式的過程,仍能深刻感受萬金聖母殿儀式的神聖性與”奇異恩典”。 |
![]() |
文化脈絡,藏於一景一物中。
![]() ![]() |
憨番扛廟角(臺語)或稱 憨番扛厝邊 這其實是台灣的廟宇普遍都有的一種裝飾,成雙成對,其形象以外國人為主,是早期臺灣工匠的一種「報復心理」,也是一種當代工匠的幽默,旨在懲罰西方人的侵略行為,讓他們永遠扛著重擔,永不翻身。 |
西隘門(又稱褒忠門或西柵門),建於清嘉慶十六年。 其實西隘門非當地客家人的叫法,但由於當時的統治階層是閩南人,因此文獻紀錄上都是寫西隘門並非西柵門。現在當地客家人正在積極想正名「西柵門」。 西柵門是一種軍事防衛建築,兩邊圓形的「銃眼」用來架設槍線。相較六堆地區的其他「褒忠門」,「西隘門」是相對保存最完整的。 |
![]() |
![]() |
西隘門旁的栓馬石 看似一顆普通的大石頭,在當時是進出西隘門時,將馬栓在這顆石頭上,非常具有歷史痕跡的一顆石頭。 |
楊氏宗祠 楊氏宗祠為國定三級古蹟,是楊家後代為表彰祖先創業之德所建的祠堂,祠堂前有全臺唯一的「太極兩儀池」。 在民國79年,都市計畫將徵收太極兩儀池的土地,改建為道路,經過當地民意代表、專家,相關學者和宗祠代表的努力,在民國86年訂為國家古蹟,如此珍貴的文化古蹟才得以保存。
|
![]() |
![]() |
TR磚是日治時期頂級紅磚的代名詞,也是台灣製磚產業以來最厲害的紅磚之一。 TR指的就是「台灣煉瓦(Taiwan Renga)株式會社」,日文的煉瓦即是紅磚,而紅磚上烙印著TR,就代表它是出自台灣煉瓦的有印良品。在日治時期,全台的官方建築和達官顯貴的民宅中都有它的身影。 此次TR磚出現於楊家祖堂,充分展現當年雄厚的財力,光輝的過往,客家文化曾幾何時在屏東佳冬的茁壯。 |
步行於六堆詩人詩詞步道,一間舊式理髮廳映入,性感女郎日曆、古老理髮器具,和斑駁鐵鏽的座椅,一切如時光被反鎖於此。 年過九旬的老闆更擅長客語對談,我們用盡所學,中文、台語、客語,吃力的一來一往,我們的距離似近似遠,這樣的美,為這間巷弄裡的理髮廳又增添了一層神祕感。亦開啟我們對這間店的無限想像。 |
![]() |
![]() |
萬金聖母聖殿位於屏東萬巒鄉萬金村,早期全村有百分之九十的人口為天主教徒,近年則因為人口外移、社會變遷等因素,天主教徒的比例降為百分之五十五,但目前仍是全台天主教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 1870年西班牙籍神父郭德剛在萬金村蓋了一座閩洋風格的古堡式天主教堂,並奉「聖母瑪利亞」為教堂的「主保聖人」。而其最為著名的便是每年12月的繞境活動,聖母乘坐聖轎出巡,有保佑蒼生之義,許多天主教徒也藉此達成類西方天主教的朝聖行為。 萬金聖母聖殿不僅擁有結合西方宗教與在地民俗文化之活動,還具有獨特的宗教歷史性、地方性,這些皆為其能成為國家文化資產的緣由。與民間信仰融合的萬金聖母聖殿從百年前就開始乘載著社區歷史與祖籍的族群記憶,成為萬金社區總動員的核心之地,今後也將持續流傳下去。 |
走上萬金聖母殿的二樓,「愛是天主」從字體間就流露出霸氣的閩式匾額,與天主教堂中的擺設和西方文化即為衝突,此突兀之處正是萬金聖母殿宗教文化的多元融合奇景之一。 此匾額由萬巒的台灣宗天宮贈與,2018年時主祀天上聖母媽祖的台灣宗天宮與萬金聖母殿共同舉辦遶境活動,「當東方聖母遇見西方聖母」,數千年來,「媽祖」與「瑪利亞」首度跨時代、跨文化見面,在會後萬金聖母聖殿也回送給宗天宮「聖德參天」牌匾。 此「愛是天主」的匾額不僅見證台灣宗教歷史性的時刻,也展現了台灣社會對宗教的愛與包容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