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交朋友,我也覺得你們台灣人很可愛,我們大家都是人,不用分越南人、印尼人、台灣人,像這樣大家一起開心喝酒聊天不是很好嗎?--這是一位受訪者所說的話。
|
![]() 台中東協廣場地圖如圖示 |

台中東協廣場外觀
![]() 東協廣場各樓層簡介 |
![]() 東協一樓的錶店,假日總是人潮滿滿 ![]() 東協三樓的泰國餐廳 |
本校東南亞學系學生於108-2學期之《當代音樂與社會專題研討-以東南亞區域為主》此課程中,透過實地訪查,了解移工在台灣的生活點滴,以及音樂在他們的日常中是什麼樣的存在。學生耳聞位在台中的東協廣場樓上有一間移工常去消費的夜店,想藉此認識移工們的音樂文化與他們生活的關係,便前往東協一探究竟;不料,由於今年(2020年)疫情所迫,東協廣場的娛樂場所幾乎全數暫停營業,面對這個窘境,學生決定轉往二三樓訪問移工或商家,想從他們身上問取關於娛樂場所的消費經驗和記憶。
![]() |
實地走探前學生們預先為此地做了事前作業,東協在地上一到十三層中,一、二樓為各式商家及東南亞超市,三樓則有不同東南亞國家餐館組成的美食街;另外,在六樓七樓可能各有一間夜店,從搜尋影片之內容去推斷,內部天花板有光球旋轉照耀,昏暗光線中人們聚集跳著舞,和印象中的夜店頗為相似。為切合本學期當代音樂課程主旨,除了調查娛樂場所本身,也對這些地方聽什麼種類的音樂進行調查,更決定將學生過往經驗中的一些傳聞跟臆測,藉由田野工作去證實其真偽,如「台灣人究竟能不能進入此場域」、「移工假日都會到此地聚會放鬆」等。 |
當學生實地走訪東協廣場,發現比起以往在周末東協擁擠熱鬧的人潮,在新冠疫情衝擊下,進出東協廣場的人數明顯減少,餐廳和商家都略顯冷清;在走探過程中,確實看見許多的娛樂場所因疫情及消防檢測而暫停營業,但二、三樓的超市及小吃店依舊維持著基本生意,其中又以越南、泰國、印尼居多。 店內設置卡拉OK伴唱機,許多來消費的移工都會在這裡用餐並隨性高歌一曲,這些店家也是他們的聚會場所之一。學生選擇進入一家越南餐廳做田野觀察,餐廳內的越南客人唱了許多歌曲,曲風聽來都比較偏向台灣早期的歌曲風格,有許多的轉音跟顫音,就連電音歌曲,聽起來也頗有台灣台語電音的感覺。 學生們的田野對象是在店內用餐的越南新住民,他們是一群朋友,邀請學生同樂。越南人在乾杯時喜歡喊一個口號:một, hai, ba, dzô ,một, hai, ba的意思是1、2、3,dzô則是狀聲詞沒有意義,多半用在進球時或是喝酒時,這個口號也有另外一種念法叫做:một, hai, ba, dô,越南人在念這個口號的時候通常會重複三遍,最後一遍唸完的時候大家就一起喝酒。此種經驗可謂難得,學生們便把握機會透過田野對象探取所需的訊息,同時也與這群越南朋友更加親近。 |
![]() |
![]() 圖一 |
![]() 圖二 |
|
- 以上影片為學生在越南餐廳之田調現場。
![]() |
![]() |
![]() |
除了餐廳,學生也透過二樓超市觀察移工們的生活,店內會播放各式各國歌曲,以越南及印尼語為多數,另外移工們也會聆聽諸如K-POP或英文等歌曲,超市中有一小塊開放空間,移工朋友們會選擇在此地聚會抑或舉辦活動,離開家鄉來到台灣打拚的朋友們,在這裡找到一處歸屬,趁著六日至此放鬆,平日疲憊不堪的身心得以舒展不至於匱乏,隨著音符擺動軀體,口中唱著自己國家語言的歌曲、自己族群裡流行的樂聲流洩而出, 由此看來,他們是很享受當下的空間,徜徉在當下的氛圍的。 |
走探結束後,學生們上台分享他們的田野經驗,可歸納為幾點:
![]() 圖一 |
![]() 圖二 |
*圖一為七樓club因應疫情暫停營業所張貼的告示標語;圖二則為電梯口提醒民眾的防疫標示。 |
2.與受訪者的互動:能夠與不同族群或是不同文化的人交談饒富趣味,不過也必須克服一個人類學家在田野中很常遇見的困境「語言障礙」。踏查過程學生發現臨場反應是田野時不可或缺的能力,臨場反應佳除了能避免尷尬的場面外,也能夠在訪談的過程當中直接從受訪者的回答立即判斷下一步應該做什麼、透過問答的方式釐清想探詢的事物之脈絡;在田野工作結束後整理訪談資料也是重要的一環。 | ![]() *田野工作結束後,學生們一起討論、整理訪談資料 |
3.「我很喜歡交朋友,我也覺得你們台灣人很可愛,我們大家都是人,不用分越南人、印尼人、台灣人,像這樣大家一起開心喝酒聊天不是很好嗎?」這是一位受訪者所說的話,也許處在舒適圈及同溫層內的大家都理解、尊重新住民或移工朋友;但就算社會走到了現在,仍然有許多民眾對於他們抱持一定的成見,不願意花心思去理解。學生期望人們都能夠放下所謂刻板印象去與他們親近相處,也希望有朝一日,如同東協這類的移民病理區現象能夠漸漸地消弭。在東協整座建物中,處處皆能夠聽見各式各樣的音樂正在播放,「音樂」是最能夠消除隔閡的一種藝術形式,很容易就能夠透過曲調或歌詞將創作者想表達的想法展現出來,即便歌詞唱著異國語言,但可以確實地被音樂所感染,跟著節奏舞動。也因為如此,人們經常透過音樂來替自己或群體發聲;另外,族群之間也能夠經由音樂彼此交流,音樂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讓人更願意去接近、了解對方。 *以上影片為田調當天學生於東協二樓CLC超市裡公共空間所拍攝,當時一群印尼朋友們正在此地聚會。 |
4.最後,此次踏查主要關注場域在東協的娛樂場所之於移工的重要性,我們注意到有關於「夜店的隱身性」。在夜店內震耳欲聾的音樂以及昏暗的視線、絢爛閃爍的雷射光線等極為常見,然而在那樣的環境當中,人們會進入一種隱身的狀態,因為聽覺被嘈雜的音樂給屏蔽,那巨大的聲響彷彿製造出了一個無形的音場隔絕彼此;加上閃爍絢爛的燈光,使得人們在舞池內根本看不清附近對方的面孔。模糊的聽覺與視覺在此種氛圍下,能夠讓人放鬆、放縱,享受短暫的歡愉,看不清、聽不見彷彿成了天然的屏障,移工們得以隱身在其中,卸下平日的武裝,褪去防備,短暫的活出自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