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溪流域成果展
課程名稱:大二英文
授課老師:徐孝先博士/語文中心專案教師
領隊教師:羅麗蓓副教授/外文系系主任暨語文中心主任
導覽員:余鎮綸/國比系博士生
活動場域:南投縣埔里鎮籃城社區、籃城書房、大灶美術館
活動時間:2022年2月21日(四)下午4:00-6:30
特展資訊:
臺史博「地方流域記憶蒐整計畫」於2022年2月11日~3月12日,在埔里籃城里的大灶美術館 Dazao Art Gallery 舉辦「人.流:眉溪流域成果特展」。
該計畫以眉溪流域為推動場域,蒐集許多地方記憶、耆老口述,搭配博物館館藏文物與研究詮釋,在地方團體的協力支持下,你將看見埔里獨有的人文景緻、認識在地的多元族群樣貌、發覺人群與溪流的互動故事,如 巴宰族 的人群移動、道卡斯族 公田溝的溼地以及 紅瓦厝 多元的料理文化、噶哈巫族 的黑巫師傳說與邊防文化等。
特展資訊:
展 名|人.流:眉溪流域成果特展
展 期|2022年2月11日至3月12日,每日10:00~17:00。
地 點|大灶美術館(南投縣埔里鎮籃城五巷4號)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執行單位|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Mata Taiwan)
成果報告:
雨探籃城: 人、流、行
原本暢想的是一個溫暖有著滿天橘色夕陽的下午,卻因為寒流加上小雨而讓原本應該是橘紅色的埔里變的灰藍沉鬱,卻不想,因此收獲了雨中的籃城;細雨裡的籃城,這個眉溪流域中的平埔巴布薩族的故鄉,「藍」的很美很內斂。
*人人有功練: 以武護村的歷史與戍防文化
跟著導覽專員的腳步,學生們開始探索這個被群山圍繞,充滿文化底蘊,到處是彩蛋的小村。初次來籃城的人,可能會有點納悶這邊的牆到處都有壁畫,而且不少是一群人在練拳的畫面像極了周星馳電影中「人人有功練」的場景,然而練拳?與這個樸實的小鎮到底有何關系?在導覽大哥認真的解說下,方才知道,原來籃城在很久以前是平埔族的家鄉,而為了爭奪有限的資源 (土地,水源,農作等),武力是重要的憑藉,且也正因為如此,學生也意外的發現這邊的巷弄遠較一般的農村更窄小,不為別的,也正是因為軍事防衛的目的;甚至再更早之前籃城的四周種植的刺竹,也有類似於「城牆」的功能。這對於我與學生們這些生於資源充足的時代「吃過豬肉,卻沒有看過豬走路」的城市鄉巴佬來說,不啻是標準的鄉野奇談。
![]() |
![]() |
*百鳥齊鳴: 饒富生命力的原生鳥故鄉
籃城社區的牆上可不只有人文歷史,常常在某一個轉角,就能發現牆上有某種鳥類的照片與剪影。事實上,因為乾淨的水源以及特殊的地理環境,籃城一地的鳥類就有數十種之多,然而同時有不少的台語詩歌在牆上述說著某些稀有的鷹類已經隨著人類的遷徙而慢慢絕跡,令人不勝欷噓。生長在都市的我們,失去了跟大自然的共鳴,指著所有有翅膀的生物除了雞以外都稱鳥,這個下午老老實實地認識了跟我們一起共用環境的鳥類鄰居。
*古老的山村,蕩漾著文學與詩: 就地取材的文學衝擊
時不時,導覽大哥會叫我們停下來,然後問我們有沒有在附近發現什麼特別的地方,然後同學們就會忙一陣,往往在東找西找之後在某一面牆上或者某一個鐵絲網上發現秘寶。這些詩、文學、影像、與畫作,協助我們拼湊著對這個不平凡的平凡農村所有的歷史與生活片段,從感嘆忙了大半年但仍然草盛豆苗稀,到安樂自怡的歲月靜好,到與當地居民協手共畫一面牆,到追憶曾經的天空霸王如今已不在,籃城的詩,質樸地記錄著籃城的過往,一片一片重現,在微雨的下午,有點憂鬱,但卻很有內涵。
*山村裡的小書店: 像森林裡的糖果屋一樣誘人卻又奇幻的存在:
雨中漫步後,回到了籃城書房,暖色系的燈光與書牆跟冷冷的寒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窩在暖暖的書店裡看著外面的細雨,加之四周被書圍繞著,有一種身處小城堡之感。比鄰的是大灶美術館,正在展出人.流:眉溪流域成果特展,而所謂的眉溪就是孕育著眾多平埔族於大埔里的母親;在這條河邊,這幾個部落與當地人對抗、結合、共鳴,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地人留下的歷史痕跡、生活方式、與文化建築遺產成為瑰寶,在這個群山圍繞的小鎮閃著耀目炫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