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達邵部落暑期實務工作隊
- 活動日期:108年6月24日至7月1日,共9天
- 活動地點:南投縣魚池鄉伊達邵部落
- 指導老師:謝景岳老師(原民專班老師)
此次伊達邵部落暑期實務工作隊,別與以往工作隊的內容,以「原邵存在」展覽作為實務工作主軸,。
在出發之前,此團隊與原民專班「原住民族傳統樂舞」課程做結合,
紀錄《浮田舞影-邵族水沙連湖畔的夏夜楚歌》邵族傳統樂舞「2019世代之聲-台灣族群音樂紀實系列」展演,
亦將日月潭伊達邵邵族重要之文化意涵進行彙整和展示,把籌備過程安排為展示內容籌備、展示製作期以及展示期。
展覽的製作也與伊達邵部落族人、邵族文化發展協會及邵族文化工作者共同討論。
團隊成員運用鏡頭紀錄邵族樂舞文化,並共同創作即進行策展,以下來自同學們的分享:
「最後真的是要感謝,在領導層面我可能在這個年紀算成熟的,但我真的覺得我還有一個缺點,
就是我的同理心還不夠,對於那些需要幫忙的同學,我都是快要到緊要關頭才出手幫忙,
這真的是我要反省的地方,在這出隊給我上最多課的是阿岳(伊達邵工作隊指導老師),
使我獲益良多,讓我了解『心態』這是比必修還重要的課程!」(原民專班,邵族黃紹剛)

邵族同學與族人們
「當初我是帶著害怕的心情加入策展歷史與傳說文字組,我害怕短時間內我要全新認識一個族群的文化與歷史,
我害怕短時間內我無法清楚說明並表達一個族群的文化脈絡,因為自己當了賽德克族十八年了!
我還沒真正了解自己,就要去介紹另一個族群,經過這一次策展,我也告訴喜愛文化的自己,
『我們是用不一樣的方式去學習文化』。一路上跌跌撞撞、起起伏伏,但是我們堅持不放棄,
這將會是一輩子最特別且最美好的回憶。」(原民專班,賽德克族施靖玟)

進行策展製作
「感謝我的隊員及老師,我在出隊裡學到兩句話,第一具是『態度』!
第二句是『你不管在哪個領域你都必須去了解你要服務的對象』,
還有總召說的你不要為了想完成而完成,而是要做好,
就像老師說我可能因為個性的關係就讓參展者流失掉了,
我不知道需要經歷什麼才能變得勇敢,但希望在之後作是我能夠變得更勇敢。」(原民專班,太魯閣族洪舒雯)
「我們從幾個月前就開始跟拍樂舞課程,紀錄下邵族人與暨大生練習樂舞時的感動過程,
在紀錄的過程中我看到了許多令我印象深刻畫面,像是暨大生非常努力的在學習邵族語言,
因為大家都不是邵族所以難度就更加的提升了,在這之中更看到了邵族族人在與暨大生合作時的感動模樣,
許多老人家用著不熟悉的中文解釋著邵族語,不管是族人們還是暨大生們都非常投入其中,這令我非常感動,
尤其因為邵族語逐漸的在消逝中,而大家努力想要學起來,且想要把它推廣給更多人知道的態度,
非常值得我學習。」(原民專班,排灣族謝翊汝)

展場設計
「最後我想說我們即使成功在時間內擺出作品之外,也要知道我們自己都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我自己也在這個出隊期間,看到了我有很多需要學習的事,例如:不要太急著下定論,
更不能去心急地做任何事情,一旦急了,事情是不會做好的,不如在規畫的時間裡,
把步驟一步一步慢慢來,分配好時間把規劃的事情做完,跟團隊裡的人友善溝通,
都是我接下來要學會的事,加油!」(原民專班,排灣族傅愷欣)

展場設計及團員分享
原邵存在,用歷史故事看見邵族文化的重要性,再藉由輕鬆的小遊戲探討邵族面臨的困境。
原邵存在,用鏡頭記錄下暨大原民生和邵族人準備浮田舞影過程的感動。
原邵存在,走一趟邵族文化傳承之旅,感受一份樂舞震撼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