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社會實踐團隊:大一國文「船山創作」
李瑞源(水沙連人社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自2018年開始(106-2、107-2、108-2學期),水沙連人社中心李瑞源老師開始與中文系林鴻瑞老師合作,共同指導大一國文課走進社區、閱讀在地故事,經過一番認識和重新詮釋後,創作出屬於年輕人的船山故事;之後帶著故事再回到社區跟長輩們分享訴說,這過程讓在地故事連結了大學與社區之間的共同體,不僅學生們更加了解在地屬性,同時創造青銀交流的美好時刻。
2020年第三屆的船山講古創作成果發表會,受武漢肺炎疫情影響,首度回到暨大舉辦,七組學生分別以番婆鬼、無某崎、船山文化地景和巴宰族群主題,創作出年輕世代的精彩作品。活動現場也邀請二位巴宰族長老潘英雄、潘英傑前來指導勉勵,更有一組學生直接將所創發的書法字帖贈與長老,令長老非常動容,場面備加溫馨。
林鴻瑞老師的大一國文課「船山創作」,隱然成為一項新傳統,也曾試著將此授課模式分享給其他中文系老師們參考借鏡。希望透過閱讀在地故事,鼓勵學生從事創作的教學模式,能在大一國文課中開枝散葉,吸引更多老師願意嘗試閱讀/創作路線,讓學子走進社區、嘗試創作、呈現自己的在地故事、跟社區長輩進行交流,最後雙方在故事流轉中畫下美好回憶和句點。
![]() |
![]() |
在地實踐課程合作心得
林鴻瑞(中文系兼任講師)
第三屆船山講古創作成果發表會圓滿順利,要特別感謝人社中心在專業、社區連結的協助與支持。
感謝人社中心提供專業的協助。謝謝人社中心李瑞源老師提供船山講古以及番婆鬼講古的文本,讓同學能直接以這些素材進行創作;謝謝人社中心李瑞源老師於學期初到班上演講,分享埔里生態博物館以及船山講古活動的辦理過程,讓同學對船山在地的故事有一定的了解;謝謝李瑞源老師與潘寶鳳老師到班上指導學生創作,提供寶貴的意見與回饋。
感謝人社中心協助連結社區。謝謝人社中心李瑞源老師帶領學生到船山實地戶外教學,並提供深入而專業的導覽解說,還安排巴宰傳統風味餐。讓同學一個下午的時間,了解故事生成的場域,還體驗到平常不容易吃到的傳統風味餐;謝謝人社中心邀請巴宰族親蒞臨參與成果發表會,給予了同學很大的鼓勵。也特別感謝人社中心特地準備感謝狀頒發給創作團隊,鼓勵同學以在地題材創作,對同學來說是很大的肯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