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學年度第2學期職涯導師會議暨職涯輔導專題講座於111年04月20日(三)採用線上會議的方式召開,本次會議出席人數為23人,滿意度為95%。會議由本校夏榕文副學務長致詞揭開序幕,夏副學務長首先感謝本校學務處職輔單位在各項活動的辦理與各系職涯導師們一直以來在各系職輔工作的努力推動。活動於長官勉勵及鼓勵後正式開始,由職涯暨校友中心夏榕文主任進行職涯輔導工作成果報告以及相關活動申請說明,並提出數據輔以佐證,如一對一職涯諮詢之滿意度為88.07%、職涯講座之滿意度為90.34%。工作說明及報告結束後。接著由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兼任助理教授蔡毅樺博士分享「當學生的伯樂-職涯諮詢技巧之實務運用」。
蔡博士說生涯即生活,先從生活中發現興趣,然後培養興趣,接著有了興趣並努力學習,進而發展出能力。博士用案例說明「典型的一天」之使用方式,她對一群學生說,如果今天是生命的最後一天,你會做什麼?有學生說要與家人一起聊天、吃美食,有些學生說想要到處去玩,從上述想法中可以判斷出學生內在期盼的事物,因為有時會因為現實感而迷失生命的意義,但若是生命中的最後一天出現,會做出與平常不同之決定嗎?透過看到未來,讓夢想現身,才可以更進一步去規劃,博士在專題講座中一直提到「人生有夢,築夢踏實」,首先要先有夢想,才可以去規劃與實現。
但是要怎麼讓學生對自己說出心中的夢想呢?博士說:「信必得救(教)!」,信任關係的建立,就可以產生相對應的影響力,並且提出了一項技巧,「合作取向的說話術」,在與他人對談時所用的主詞我、你、我們分別代表的不同的意義,我代表著自我揭露、觀點與立場;你代表責任切割、指派或命令;我們代表著共同。這些不同的涵義影響與他人間的人際關係,所以在諮詢時可以使用不同的主詞表達,或是使用如果是我,表達對學生的尊重且主動向學生自我揭露,自然而然就可以獲得學生的信任,然後對他們產生影響力。
最後蔡博士提醒到在諮詢中須注意不要給太多的建議,因為建議是我們自己的價值觀,不要強加價值在他人身上,例如性別框架,男生就應該做什麼,女生就應該從事這項行業等,她認為只要不傷害自己、別人、危害他人權益、沒有委屈,想要做什麼都可以,想當依附他人的貴婦或是去開飛機有何不可。
本次活動在蔡毅樺博士精彩的專題演講下圓滿結束,期待未來校內職輔工作能更融入系所專業課程,並與教師專業教學做更緊密的結合,以達協助學生未來在個人就業方向的掌握及職涯的規劃。
- 主任報告
- 講師講述課程
- 講座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