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因應「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本次圓桌會談針對全英文授課之理論與實務經驗之議題進行探討。會談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由語文中心組長許麗珠教授介紹全英語授課(EMI)相關內容,第二部分為邀請EMI種子教師、EFL種子教師與會教師對全英語教學的議題進行意見分享及看法討論。
首先,許組長介紹全英語授課的背景及內容,並解釋此教學模式所預期達成的教學目標,解釋與討論和全英語授課有關的教學模式,例如:「學科內容與語言整合學習(CLIL)」、「內容本位語言教學(CBI)」、「能力本位教學(CBLT)」、「以英語為第二語言或外語(EFL)」、「英語作為通用語(ELF)」,更提及現今全英語授課於實務推動上的多方挑戰,如行政端、教學端及學習端等。最後,與眾探討使用全英語教學,教師當如何提高教學效率及學生興趣與動機。其中,習於母語既定用法進而錯誤使用英文的容忍度也是一大難題,許組長依此舉例說明:「當學生使用“wash body”來表達「洗澡」時,是該讓學生繼續暢行無阻地「溝通」,還是該立即修正並解釋英語的正確使用原則?」,「以英語為第二語言或外語(EFL)」及「英語作為通用語(ELF)」的側重點相互拉扯,需待教師思考。
第二部分為圓桌會議,討論全英語授課在各科目的適用性、評量方法及教學上的挑戰與困境。理工科教師認為其所授之科目是可以套用全英語授課,但實施全英語授課的時機仍需視各項條件及狀況斟酌運用,建議先讓學生對科系內容有一定理解後,再實施全英語授課較為妥適。另外,教授法律相關科目之教師表示:「中文法規本身複雜,幾乎需背誦全數的條文內容,方能順利參加考試,若以此實行全英教學,實在難以想像學生要如何掌握條文內容。」,針對全英語授課的評量方式而言,各科教師多支持多元化評量,並強調發言「量」重於「質」。而教師們普遍遇到的困難之中,學生的「沉默」,才使課程難以進行,亦是教師課堂教學常遇見的一大挑戰。
瞭解何謂EMI教學 ?
「以英語為第二語言或外語(EFL)」及「英語作為通用語(ELF)」相關比較
探討評量學生學習成效的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