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跨文化溝通是有效的EMI教學的重要一環。東南亞亦是多樣種族、語言、文化共存的區域。教授東南亞語系的教師在課堂內外所遇見的跨文化溝通議題,可做EMI教學中的跨文化課題的借鏡。本次工作坊邀請兩位東南亞系教師來分享他們在跨文化經驗及如何應用在教學上 。
本次工作坊由語文中心辦理,並邀請兩位東南亞學系的教師分享馬來西亞、印尼及緬甸的文化,以及在課堂所遇到的跨文化溝通相關議題。首先由彭霓霓老師分享緬甸大金塔下的多元生活經驗。彭老師一開始介紹大眾對於緬甸的刻板印象,之後逐一說明、釐清、並帶領聽者深入了解緬甸的政治、經濟與文化。其中,彭老師亦在緬甸多元的宗教信仰造就豐富的文化多所著墨。老師也提及緬甸人一種特別的習俗,也就是在臉上塗抹香木粉。目的之一為防曬,目的其二以表示禮貌。最後,老師以介紹台灣的緬甸移民社區做結尾。接著,由李威瀚博士分享馬、印社會的文化經驗。李老師首先簡單介紹了馬來西亞與印尼兩個國家,接著深入說明兩國在姓名上所傳達的性別、宗教及家族背景,並解說馬印兩國多采多姿的飲食文化,以及兩國不同種族之間常存有的偏見。老師亦提出兩國學生來台後,所面對的種種跨文化溝通相關議題。 工作坊尾聲則由老師們互相分享、討論課堂上的跨文化溝通經驗及問題。
駱世民老師表示近幾年因為疫情關係,僑生與本地生的相處明顯疏遠很多,徐孝先老師也表示自己常在EMI課程中遇到中英文能力都不足的學生。許麗珠組長另表示自己在課程中採用隨機分組的方式,來讓學生習慣與不同的人交流,並提及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多種語言可以促使EMI課程順利進行。此外,廖憲忠老師提供了雙語國家政策相關影片連結給大家參見及思考。最後,圓桌會議在與會教師們對於EMI課堂上母語及英語使用的最佳比例為何的議題上,討論分享看法及經驗中結束本次活動。
彭老師表示脫鞋上塔的習俗顯示緬甸人對宗教的虔誠
彭老師介紹緬甸的飲食
許麗珠組長提出以上關於全英語授課的問題
老師們在會議中相互交流討論EMI教師跨文化溝通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