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2學期:R立方青年返鄉創新實務學程-創新實作階段課程成果】
本校通識教育中心於109-2學期開設R立方青年返鄉創新實務學程共29門課,修課人次共計817人次。
本學程分為四個學習階段,第四個學習階段為「創新實作」,
主要和地方組織合作,引導學生們進入精細範圍(Refined Range)內深度學習。
學生針對鄉鎮有能力提案,透過社會創新的實作,達成翻轉舊事物(Re-creation)。
同學透過修習課程,有明確的社會創新議題及實作的行動方案,
且能夠與授課教師、地方單位共同規劃課程內容與進程,
培養撰寫計畫與完成提案的能力,並能夠進行檢討與評估成效。
【課程介紹與成果分享】
課名:R立方創新實作:昆蟲博物館
授課老師:劉明浩
修課人數:27人
課程內容概述:
埔里過去以蝴蝶資源及蝴蝶加工產業而聞名。
本課程將與埔里在地的昆蟲博物館合作,回溯過往的產業加工歷史,
描繪出採集、收購、加工、製成、出口的樣貌。透過再現產業史的過程,讓同學們理解生態環境之於埔里鎮的時代意義。
此外,埔里在地的幾間昆蟲博物館、昆蟲採集所近年積極面對經營課題的挑戰。如何透過產業活化的方法讓具地方特色的博物館再次振興則是本課堂關注的實作重點。
本課程與埔里在地的昆蟲博物館採取連攜教育的教學方式,以實際昆蟲博物館經營議題為主軸,探討及實作各種振興方案。
課程成果:
本課程與木生昆蟲博物館、南投甲蟲館合作,
教學場域從校園到木生昆蟲博物館,甚至是野外,帶領學生從認識博物館開始,一步步地發想昆蟲教育的所有可能。
本課程也不侷限同學的創意,學期中的教案設計讓同學自由發揮,目的是在於讓學生從跌跌撞撞中摸索出成長的經驗。
不僅如此,教案實作的過程還牽涉到了技術的學習、實作場域的了解、待人處事的態度及昆蟲專業知識,
不只拓展視野,也學會為自己和他人負責。
實作內容包含:博物館實習、標本製作、野外採集、標本製作、教案設計以及影像編修等。
課名:R立方創新實作:永續生活設計實踐之路
授課老師:孫崇傑
修課人數:24人
課程內容概述:
本課程希望學生能學習並融入生命經驗,連結學生與食農教育相關概念,技能,知識之了解與應用。
此外,也於課程融入食農環境實踐思維,增加相關技能培養,或是態度的啟發。
對於台灣細活島嶼的建構中,適度引入一些方法,從社群居民的生活參與實踐中,
逐漸形成一種永續生活運動,城鎮永續發展的實踐目標與策略,實需立基於全球思維與在地行動的基礎上,方能有效解決此日趨惡化與複雜的課題。
而具願景式、廣泛性的永續發展價值觀,要如何具體實踐,
除了由上而下的傳統行政決策外,由下而上的草根力量才是關鍵,而學生的自主學習動力更是攸關成果的展現。
課程成果:
本學期在課堂中進行焦點討論,運用ORID的焦點討論法,引導學生發覺永續生活設計的客觀事實(Objective),
透過學生的腦力激盪,一起以最直接的觀察永續生活設計圖像;並接著分享自身感受經驗(Reflective);
運用討論提問方式,鼓勵學生透過模擬、聯想力,提出各種可能的多元化觀點(Interpretive);
再運用先前的分享經驗,討論對於未來永續生活設計的影響及後續效果,做決策(Decisional)的報告。
本學期帶領同學參訪台中市「合樸農學市集」,體驗社群經濟與友善農業的實務經驗;
另外也參訪「樹合苑」之場域,了解食農設計、居家養雞、雨水回收、循環堆肥、都市農耕、太陽能發電、生態廁所、HACCP加工生產…永續生活設計的具體生活實踐體驗。
課名:R立方創新實作:地方微型創業實務
授課老師:陳巨凱
修課人數:13人
課程內容概述:
本課程透過自身的經驗與產業的觀察讓修課的同學了解微型創業如何從進入市場的實作,展開火種的培育,期待野火燎原的一天。
課程目標包含:
1.從0到1談創業者的合適性,並非所有人都適合創業。
2.透過社會觀察、文化創意、科技旅遊與旅遊新創切入創業主題。
3.運用科技工具撰寫屬於自己的創業計劃書。
課程成果:
課程中引導同學進行單車遊程體驗課程,瞭解方案規劃的學習腦力激盪過程與執行。
此外,也辦理「微型創業團隊共識營」活動,透過討論與實作產生激盪的火花。
內容由老師的帶領同學媒合地方社區、公部門以及地方產業促進提案機會,
透過自身的經驗與產業的觀察,讓修課的同學了解微型創業如何從進入市場的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