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者:環安衛中心小編
撰文日期:2020/06/01
依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臺灣於西元1993年時,65歲以上高齡者佔總人口比例已超過7%,代表已進入高齡化社會。以自然發展的觀點來看,人類的生理功能會隨著年紀增長而逐年減退,神經功能方面會有神經傳導速度下降及感覺遲緩等問題,而骨骼肌肉系統方面,則會出現肌力減弱、關節活動角度變小、靈敏度變差等情形;在老化過程中,對日常生活影響最大的部份為上肢,尤其是可控制精細動作的手指、手掌與手腕,因此,在老年照護方面,許多懷舊遊戲都會著重在手做活動,除可減緩上述生理問題外,亦可刺激腦部認知功能和達到情感抒發效果。
本校樂齡大學以高齡者之身心靈全方位健康為核心精神,透過與環安衛中心之環境教育課程──手創廢棄木教室結合,由蘇慧倚老師向長者們介紹樹木的一生、廢棄木如何變身再利用、廢棄物資皆來自於本校木材後,再帶領他們一同進行有趣的手創活動,啟發三H學習:用心感覺(Heart)、用腦思考(Head)、動手創作(Hand),從體驗中學習與環境保護相關知識,並從中享受活動帶來的創意趣味,促進成功老化。
在此次的手創課程中,筆者認為是一次相當特別的經驗,這些長者的年齡從50歲至70歲都有,但每個人都充滿了活力,並且最令人驚訝的是,他們對自己作品所賦予的創造力。課程上,有的人選擇做筆筒,有的人做相框,有的人做鑰匙圈,有的人做便條紙架,有的人做拼貼裝置藝術,有的人則是繪製了專屬的杯墊;在創作的過程當中,筆者發現,這些長者除了現有的材料外,還會盡可能的找出任何可利用的物品,如五顏六色的線捲、繽紛俏麗的紙花朵、天然種子、竹製牙籤、麻繩等,並且搭配烙筆刻畫出專屬於自己的圖案及文字,讓這些具有想像力的手創藝術品更上一層樓。
訪問製作筆筒的張爺爺時,他露出靦腆的笑容表示:「今年來暨大樂齡大學已經第二年了,這次的活動很好玩,下個月我們就要畢業了,在畢業之前,能夠帶一個自己創作的物品回家,覺得特別有紀念性,所以我在底部刻了一個『樂齡大學紀念』的字樣,回去就可以跟大家分享在這裡的回憶!」
拿出手機揣摩、繪製Hello Kitty的吳奶奶說:「以前都不曉得原來地上的廢木頭還可以有這樣的用途,剛好家裡的小孫女喜歡那個很紅的什麼貓,就畫了兩個在木頭上,當作禮物可以拿回去送她當杯墊用。」
此外,利用木片拼貼出貓頭鷹掛飾的李伯伯更說了一番相當讓人感動的話:「人老了,可是心不能老。我們應該要像這個木頭一樣,雖然從樹上掉下來,但是還是可以有不同的用途。在我們的創意下,重新擁有不同的樣貌,繼續發揮它的價值!」
教學相長,看著這些長者們臉上泛起如漣漪一般的紋路,以及潛藏在他們心中那個勇於探索的靈魂,筆者覺得有時候好像是我們從這些學員身上獲得了更多的什麼。
- 蘇慧倚老師向樂齡長者介紹手創廢棄木範本
- 蘇慧倚老師向樂齡長者介紹手創廢棄木範本
- 樂齡長者開始動手找材料
- 樂齡長者互相協助使用研磨機
- 樂齡長者開始動手發揮創意
- 樂齡長者動手發揮創意-手創筆筒組
- 樂齡長者動手發揮創意-手創筆筒組
- 蘇慧倚老師向樂齡長者介紹烙筆使用方式及注意事項
- 樂齡長者開始動手發揮創意-手繪杯墊組
- 樂齡長者以烙筆寫下紀念性文字
- 樂齡長者先以鉛筆寫下紀念性文字,再準備用烙筆刻印
- 樂齡長者以烙筆寫下紀念性文字
- 樂齡長者動手發揮創意-拼貼裝置藝術品組
- 樂齡長者動手發揮創意-相框組
- 樂齡長者完成作品後,與蘇慧倚老師合照紀念
- 樂齡長者與自己的藝術創意作品合照
- 樂齡長者與自己的創意作品合照
- 樂齡長者與自己的創意作品合照
- 樂齡長者與自己的創意作品合照樂齡長者與自己的創意作品合照
- 樂齡長者與自己的創意作品合照
- 課程結束前,樂齡班長號召大家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並拍照留念
- 樂齡長者之藝術創意作品
- 樂齡長者之藝術創意作品
- 樂齡長者之藝術創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