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學期:R立方青年返鄉創新實務學程-創新實作階段課程成果】
本校通識教育中心於110-1學期開設R立方青年返鄉創新實務學程共21門課,修課人次共計638人次。
本學程分為四個學習階段,第四個學習階段為「創新實作」,
主要和地方組織合作,引導學生們進入精細範圍(Refined Range)內深度學習。
學生針對鄉鎮有能力提案,透過社會創新的實作,達成翻轉舊事物(Re-creation)。
同學透過修習課程,有明確的社會創新議題及實作的行動方案,
且能夠與授課教師、地方單位共同規劃課程內容與進程,
培養撰寫計畫與完成提案的能力,並能夠進行檢討與評估成效。
【課程介紹與成果分享】
R立方創新實作:生態博物館
授課老師:劉明浩
修課人數:25
課程內容概述:
課程內容主要包含老師對於昆蟲知識的概念解說,以及實際參與蝴蝶食草種植、設計教案,也有到彩蝶瀑布進行校外教學參訪。本學期最特別的活動為前進溪南國小,以分組的方式傳授小朋友知識,透過這些課程讓同學能夠深刻去體會所學。
課程成果:
經過一學期的努力,同學從一開始的昆蟲基本認識、食草的種植、蝴蝶的採集、標本的製作以及和國小進行合作教學,這一連串的活動都讓同學對相關知識有更充分的理解。在最後三堂課也安排同學到花卉展覽以及木生昆蟲博物館進行見學,針對動線、內容規劃、活動行銷提出看法,並與管理者意見交流。在老師的細心規劃底下,同學們對於經營一間博物館,其背後所需的努力付出,都有更深刻的體悟。
R立方創新實作:台灣生態島嶼的食農教育
授課老師:孫崇傑
修課人數:21
課程內容概述:
透過這學期的課程,學生們不只親自體驗了下田種菜的樂趣,從鬆土、播種到後續為期五個月的照顧,每天都有一名同學負責到農場澆水,而我們所種也將會成為期末成果發表餐桌上的佳餚,原本以為我們所種的蔬菜們在缺少農藥的情況下會被蟲害摧殘得殘破不堪,結果我們「全有機」農法的成果卻出乎意料的不錯!
課程成果:
在活動開始前的兩個禮拜,老師把同學們從農場請回教室,一同討論各組期末成果發表的作品要如何呈現,第一個禮拜大家提出的企劃都一一遭到小毛老師的大刀闊斧,無論是在擺盤、故事性、敘事力上老師都有著非常高的要求。
到了成果發表當天,老師休旅車的後車廂裡滿滿都是廚具、餐盤及食材,在大家的努力下,事前的準備作業遠比我們想像的快速。
烹飪階段開始後,小毛老師如同超人般成為所有組別的救星,大家一開始對於自己的料理大多沒有把握,然而在老師的鼓勵以及帶領之下,各組料理的雛形逐間展現出來,在兩個多小時的打拼之下,最後的成果都令大家相當滿意,加上老師精心的布置與巧思,加上一些蠟燭、香蕉葉,整個成果的完整度相當之高。
R立方創新實作:地方微型創業提案
授課老師:陳巨凱
修課人數:24
課程內容概述:
未來10年這個社會的進步將是過去30年的數倍,新一代的科技創新名詞AR/VR、區塊鏈、機器人、社群網絡、IoT物聯網與平台經濟深深的影響未來創業者的視角。然而青年創業往往熱情十足,卻缺乏規劃與穩步當車的步伐,成功率則非常的低,在新創事業的過程中有90%的人會陣亡在導入期,連跨越鴻溝的機會都沒有,本課程透過巨凱老師自身的經驗與產業的觀察,讓修課的同學了解微型創業如何進入市場的實作,展開火種的培育,期待野火燎原的一天。
課程成果:
- 地方探索與遊程設計活動(110年10月8日)
本次活動是新創產業的相見歡,透過分組組成公司體系。因為大家都不熟識,在課程的開始,先用小組破冰的方式,讓學生們自由分組並到鎮上進行競賽探索活動,加深同學與小組之間的關係。
- 埔里嘉年華──微型創業體驗(110年12月19日)
讓同學實際參與在地盛事──埔里嘉年華,各組進行攤位發想與設計,從前置作業到校園試賣,最終正式在埔里嘉年華設立攤位,進行一場微型創業體驗。同學們分成六組,組合成六個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