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110年04月13日 時間:19:00 – 21:00 地點:R立方學堂
「我的經歷就像拼圖,由一塊又一塊不同的事件組成一個燦爛的生命旅程」王堯弘說。
會踏入旅遊業的契機源於13年前,26歲的王堯弘前往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的浮潛區域,看見了海洋世界的美好和被珊瑚礁所包含的基因生態庫,進而展開思考一件事,我們有多久沒有用自己的雙眼好好了解台灣這片土地?因此他決定放棄穩定的職軍生活,進入完全零經驗的旅遊業。
剛起步過的十分辛苦,不僅僅是因為轉換跑道的相異程度,更因為零經驗所以從小旅行社開始做起,因此他什麼都得學、什麼都得做!但王堯弘說著他回想起這段時期時,心中滿是感謝而非埋怨。怎麼說呢?他說:「後來能有這般發展完全是基於之前紮實的學習,才造就了現在的我。」後來,皇天不負苦心人,被大旅行社「易飛網」挖角,雖然進入了大企業,但路途卻並非一路順風,也面臨了許多心酸血淚。
「小苗終究會茁壯」,舉例了建國工程澎湖家庭日的標案,其背景為建國工程的員工福利,旅遊日員工能帶上直系血親一起旅遊,費用由董事長包辦!而如此大的案子可想而知,各大旅遊業者紛紛想競爭此標案。而由王堯弘所帶領的六人團隊,從原本的入圍十名到複審的第四名,最後成為了第一,能脫穎而出並非幸運,而是創新的提案讓評審耳目一新!
做出差異的第一步、向航空公司包了三架飛機,讓人員能於一天之內全數抵達澎湖。第二步、雇用IT人員開發出簡易的程式,讓顧客能自我選擇由王堯弘團隊所規劃的六條行程,讓顧客不再只有唯一選擇。事後,由公司統計滿意度調查發現獲得了八成的滿意度為歷年最高。
而王堯弘也說到這樣的創新是基於不斷帶團所累積的經驗和基礎,才有能力設計出別出心裁的設計,為公司帶來極大的利潤。
後來與好友合夥創立了共生藻旅遊社,其理想是希望成為全台在企業社會中的標竿公司。因此設計了生態旅遊,帶領外國人以邊學邊玩的方式來認識台灣。例如:台灣大河之旅、北回歸線的藍與綠等…都是為了讓大家實際去體驗環境教育,發現台灣的美麗和因人為破壞所導致的環境污染,用有系統的方式和不同的面向去了解台灣的生態環境!
後來,王堯弘回到埔里成為返鄉青年,改造了阿嬤的老屋——也就是現在的「太源商店」。返鄉目的是希望為這個孕育自己成長的社區,能夠有不一樣的發展,例如:社區的健康飲食、社區老人關懷、社區再造⋯⋯等。但工程方面也花光了王堯弘的金錢,此時取捨「做一件對社會有意義的事情還是返回台北擁抱更好的薪資」困擾了王堯弘的意志。這時議員陳宜君邊找上王堯弘擔任助理,不僅解決資金問題,更成就了想要幫助社區改造的心。
王堯弘的人生哲學是持續不斷的在自我挑戰,從職軍、易飛網旅遊業、合夥共生藻旅行社、創立太源商店到成為議員專任助理,成為一個斜槓青年的過程並非易事,但在他身上我們能發現他的活躍、熱忱和對社區再造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