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會議日期:111年6月8日,星期三
2.會議時間:下午13:30
3.討論議題:TA經驗回饋與心得、問題討論
4.會議地點(實體):野趣手作教室(圖書館B1)
5.會議室連結(線上):https://bbb.ncnu.edu.tw/b/ctl-01p-z6x-u7p
第一部分是期末的課程回饋分享:
首先先進行期末聚會的討論議題說明以及議程介紹,在回饋表單中大家主要的回饋都是針對行政的部分,
所以藉由期末聚會了解各課程因應疫情關係所採取的課程調整方式。
1.本學期擔任TA主要協助課程的事項有哪些?
社會參與式課程 |
||
教育心理學導論 | 1.協助學生和狗狗之間的相處。 2. 準備上課器材,回覆同學疑問,協助同學和狗狗互動事宜等 |
|
探索觀光與餐旅 | 要提早詢問老師這學期有哪裡講者要來/回應學生的問題。 | |
攝影的生態關懷 | 作為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溝通橋樑,傾聽學生的提問與需求,運用課堂資源滿足學生的需求,並協助老師登記作業繳交與出缺席狀況, 安排拍攝活動帶領學生外出拍攝等。 |
|
生活安全與防災概論 | 協助老師通知同學課程資訊、整理成績與出席表。 | |
韌性社區實作 | 拍攝課程照片、管理Line群組、協助老師回答同學問題、 關心同學的上課情形、協助老師核銷、登記出缺席。 |
|
地方紋理與空間設計 | 協助製作海報、課程所需素材、通知同學注意事項。 | |
賽德克族的傳統農事與祭儀 | 課程紀錄、課程教教具準備、同學學習狀況觀察。 | |
審議民主與政策分析 | 提醒課程事項、經費核銷。 | |
R立方學程課程 |
||
水圳與環境踏查A班 | 課程大綱安排、學生分組、公告課堂事項、點名、 建立學習表單/問卷、注意學生上課狀況 |
|
地方達人:新農業發展 | 課程點名、拍照記錄、校外教學保險、評分、課程注意事項通知、 學生與老師的溝通橋樑等 |
|
R立方創新實作:永續生活設計實踐之路 | 協助老師課程安排、開設moodle作業繳交區 | |
平埔文化保存與活化 | 協助校外參訪各個事項、收作業 | |
社區調查與方案設計 | 1.授課教室教學設備之設定與操作, 如:麥克風、電腦、投影機、音響……等。 2.課程講義印製與發放、課程作業的收發, 3.作業成果的彙整與成績登記,並協助計算同學們的平常成績。 4.更新moodle系統之課程資訊、提醒同學每週上課注意事項。 5.更新班級臉書社團之課程資訊, 6.安排各組期末報告Meeting時間, 7.修課同學課業追蹤與輔導,並適時給予同學協助, 8.與教師共同檢討課程進行方式,提出改進建議, 9.籌劃並辦理「課程期末成果展」, |
|
社區調查與方案設計 | 教學相關業務推動、課程聯繫、製發課程通知 | |
昆蟲博物館
在地企業的創新營運 |
點名、協同教學、登記成績、開設自評互評GOOGLE表單、 開設線上上課連結 |
|
地方達人:生態城鎮
探索觀光與餐旅 |
要提早詢問老師這學期有哪裡講者要來/回應學生的問題 | |
地方學:經濟與產業 | 協助老師戶外教學的各項事宜 | |
鄉鎮創新與永續發展 | 打心得分數/紀錄出席率 | |
教育心理學 | 上課給予隨時的協助 課後批改成績單 | |
社區環境教育實作 | 課程準備、點名、分組討論、給予報告建議回饋、線上課程臨時安排 | |
地方達人:初探民宿經營實務
R立方創新實作:地方微型創業實務 |
跟課、課程庶務、宣布事情、保險、報帳、分數統整 | |
埔里的蝴蝶 | 點名、登記成績、協助同學完成作業 | |
地方達人:考古遺址與史前文化 | 協助老師傳達訊息同學、討論戶外教學前往方式、 將老師ppt放在moodle |
|
綠色工法 | 架設設備、協助同學進行討論、跟課、評分、日誌 | |
鄉鎮創新與永續發展 | 設備設定、點名、學生問題解決、分組、提醒同學課程事務 | |
網路社群與多媒體製作 | 協助老師假設器材、紀錄課程活動內容、接洽外聘講師 | |
鄉村長期照顧與社會創新 | 協助同學採買物品、講師報帳、與老師討論 | |
水圳與環境踏查(B班) | 協助課程進行、安排室外課程 |
2.協助課程進行時,是否遇到什麼樣的困境?如何解決?或是尚未解決的問題有哪些?
※學生學習觀察
*教育心理學導論:
學生針對和狗狗之間培養感情上和時間調配上的疑問。
*地方達人:考古遺址與史前文化:
同學會在最後一刻才交作業,或是遲交,才問說怎麼辦。
*綠色工法:
要等講師來時,各組都還跟自己組員不熟。我們跟大家玩我們發明的小遊戲。
尚未解決的問題:線上討論報告很容易是高年級帶領、低年級的同學不太發表意見
*鄉村長期照顧與社會創新:
和老師上溝通的誤差,須多跟老師確認幾次,並協助傳達課務訊息給同學。
*社區保育與調查技術:
外籍生語言溝通落差,課務聯繫困難 ,後以英文補充溝通及英文信件聯繫。
※設備或其他因素
*攝影的生態關懷:
疫情的嚴峻導致活動難以如期進行,目前透過延期與調整線上上課學習方式處理。
*地方紋理與空間設計:
突遇疫情,但課程內容須製作模型,且已經在製作階段,之後詢問老師後,向學校申請第一周實體,
而後模擬報告採取線上進行,成果報告則是老師至社區活動中心與民眾接觸、討論,同時引導學生在線上報告的過程、順序及回答民眾問題。
*教育心理學導論:
上課投影機顯影會有晃動以及變色等情況,有聯絡系辦解決。
※課程進行方式改動
*水圳與環境踏查A班:
疫情及梅雨季/與老師討論,改成線上上課並出作業。
*社區調查與方案設計:
學校近期開始宣布遠距,TA們也盡快的再與老師討論過後,著手進行線上課程前置活動的安排,
並且互相照應在課程上的突發狀況與老師們的額外要求。
※課程進行模式與改進方向
*昆蟲博物館、在地企業的創新營運:
在地企業的課在一開始花太多錢保保險,後來因為疫情也沒有再次出去參訪,導致經費不夠給後面課堂的講師,
老師自行以其他資源處理。未來可能要建議校外參訪的因應規劃。
*地方達人_生態城鎮、探索觀光與餐旅:
這學期有先做一個表,確定有哪些講者以及如何配置要給講者的講師費。
*水圳與環境踏查(B班):
本學期中後段時間疫情爆發,課程需求仍需維持實體,需確實掌控學生人數及流向。
3.本學期教師的教學模式為何?以及所觀察的學生學習狀態為何?
※授課式課堂教學模式(回應內容以PPT和邀請講師為主要模式)
*教育心理學導論:
非常良好。
*平埔文化保存與活化:
老師積極想與學生互動,但學生學習狀態有時候有點萎靡。
*社區調查與方案設計:
1.本學期三位老師的教學模式多以簡報授課,並配合許多的課程活動,同學們都很積極的參與且給予熱烈的回饋。
2.教師採取跨領域共授,透過許多實例和同學們分享專業知識。學生積極投入,對於課程認同感高。
*地方學:經濟與產業:
老師認真負責,學生積極參與。
*社區環境教育實作:
教師:經驗引導 學生學習狀況:積極參與、團隊合作。
*地方達人:初探民宿經營實務、 R立方創新實作:地方微型創業實務:
無論實體還是線上,教師仍積極與學生進行互動、對談,讓課程好玩,又能從中收穫!
*埔里的蝴蝶:
同學很認真,老師依然很用心。
*鄉鎮創新與永續發展:
教學模式:老師講授為主/指導小組報告討論 學習狀態:大致上還不錯,不過也因為是老師講授為主,
還是有一點出席率,還有同學容易分神的情況,另外還有作業繳交部分沒有全數繳交完成。
*網路社群與多媒體製作:
老師一邊指導一邊讓學生實際操作/學生學習狀態良,大多是很認真做專案的組別。
*社區保育與調查技術:
著重參與及出席,以分組實作為主要的學習方式 ,在實際參與及親手實作之課程,學生參與度較高。
※實作、互動式教學模式(回應內容以參訪、實作、校外教學為主要模式)
*生活安全與防災概論:
本學期以整天的工作坊進行專業課程教學、教具製作,同學們都相當專注於課程、和分組討論。
*韌性社區實作:
老師的教學模式跟以前一樣。班上同學熟悉的程度不夠熱絡,老師希望班上的同學是能夠在課間像朋友般互動,課下也會彼此打招呼、聊天。
*攝影的生態關懷:
透過工作坊短期間密集的接觸攝影學習,來達到沉浸式學習。觀察到學生的成長幅度都表現良好。
*審議民主與政策分析:
會結合理論與實作、與外系舉辦審議活動,學生學習狀態良好、準備活動狀態積極。
這堂課老師採用在臉書社團暨大大本營發文邀請外系同學,在圓桌開會討論社會議題,
後來因應疫情改成在線上討論,線上的meeting模式跟平常還是有不小的差異,課程後期有採用GOOGLE Jamboard 來輔佐議題討論的進行。
*地方紋理與空間設計:
遠距之前皆採取實體上課,地點有學校與蜈蚣社區的活動中心、楓香公園,主要以實地走訪與實作來完成整個課程的目標,
過程中有資料查詢、訪問社區民眾、實地探查、設計發想與模型製作等,學生們在過程中彼此團結合作,且會認真的跟隨上課的節奏,並無拖沓。
*探索觀光與餐旅:
教學模式一樣採互動式、體驗式/有活動參加的時候,學生都蠻盡興的。這堂課程的教學模式都是採體驗式課程,
助教也需要去觀察邀請業師之後,學生的學習狀況,老師的課程都會邀請業師來,一開始就會先列好業師名單,
然後也有去和老師校對,有規劃完整的業師名單蠻好的,同學在參與互動體驗的時候,學習態度跟成效都很不錯,
像是我們最後一堂課就有去老宅實做烏龍麵,即使當天埔里下大雨也沒有澆熄同學的學習熱忱。
*賽德克族的傳統農事與祭儀:
主要以體驗實作為主及課後小問題作答,同學們比想像中的有熱情去學習。
*教育心理學導論:
老師的上課方式很活潑,會用方法鼓勵同學發言,課程有許多部分是讓同學實作。學生學習狀態良好,
給予的回饋多為喜歡這樣的教學方式。且這門課需要每週固定跟狗狗互動,大家都積極主動,且關心自己組的狗狗。
這學期的課程主要是跟學校的動保社合作,這堂課最大的收穫大概是修課學生需要結合教育心理學理論內容到動保社的狗狗身上,
而狗狗不是固定的生物,狗狗各有不同個性,所以才需要融入教育心理學原理,透過幾個月的學習,
休課學生們自己習得的理論可以應用在狗狗身上,都很開心,而且在課堂結束之後,學生依然會主動去動保社陪伴狗狗,是一個很好的循環。
我們課程在學校實施遠距教學之後有和學校申請實體上課,因為課程的最後成果是必須和狗狗互動,
才能看到實體的教學成果,在另一端的螢幕上很難以評斷學習狀態,然後學校也有同意,故我們認為申請實體課程也是好的選擇。
*R立方創新實作:永續生活設計實踐之路:
老師是希望透過「實作」讓大家體驗永續的概念;而同學們基本上也都會乖乖來上課。 (還沒遠距之前)
*地方達人_生態城鎮/探索觀光與餐旅:
教學模式一樣採互動式、體驗式/有活動參加的時候,學生都蠻盡興的~
*鄉村長期照顧與社會創新:
老師找了很多不一樣的參訪機會。大家基本上參與度都滿高,而且多數時候感覺都對課程滿有興趣,滿少人會一直滑手機。
※授課式與實作踏查兩者兼具
*水圳與環境踏查A班:
由淺入深。先讓學生了解大排,再實地走訪大排,並讓學生看到大排的問題,引導學生尋找解決方法。透過公民審議的方式除了能加入在地居民的意見,也更方便學生釐清大排的現況,最後有邏輯地將所有討論內容彙整起來,於課堂上呈現。/多數學生來這堂課都是因為有室外課,但室外課大多辦在下半學期,受疫情影響活動也因此停辦,能看出學生的無奈,但仍會努力做好我們給予的課堂作業
*地方達人:新農業發展:
課堂內說明+實習農場、校外實作+專輯演講,學生於課堂上的專注力較不足,有的會出現滑手機或睡覺等情況,實習農場及校外教學的參與度較積極。
*昆蟲博物館、在地企業的創新營運:
昆蟲博物館的同學對昆蟲的認識上有很大的缺口(包括我),明浩老師為我們增加了很多基礎的昆蟲課程,讓同學不只對昆蟲有興趣,透過老師安排的活動能有更全面、更充實的知識與經驗。會有許多同學來私訊我,跟老師一起養蟲很開心,希望可以多去採集、老師好厲害知道好多!這學期還學到展甲蟲的技能,收穫滿滿。
*鄉鎮創新與永續發展:
ppt授課/校外參訪/講者演講;大部分上課態度不錯。
*地方達人:考古遺址與史前文化:
以ppt模式為主,而有兩次戶外教學 學生都會踴躍回答老師。
*水圳與環境踏查(B班):
室內課程先介紹再帶到室外踏查,學生對於實際現場課程反應熱絡,學習狀況良好。
4.綜合本學期擔任TA的經驗,有沒有什麼反思與建議?
(包含課程執行、教學設計、學生學習概況等面向)
社會參與式課程 |
|
教育心理學導論 |
1.學生評分標準多元,易有誤差。
2. 我們每週幾乎都會花三到五天以上的時間在課堂事宜上,雖然說可能是因為這門課有很多規劃,不同於其它學校涼課啦~我們投入了相當多時間,包括協助同學和狗狗互動,每週也花很多時間自己到狗舍協助清掃,還有協助批閱學生考卷,寫週誌,製作課堂一些所需道具等!老師很用心,我們都學到很多!可是錢錢竟然只有每個月一千多塊(扣掉保險)!合理嗎!!!對啦,是我們自己要這麼投入,我真的也是收穫滿滿,只是突然有個可以說一下的地方還是想抱怨一下! |
探索觀光與餐旅 |
因為有兩門課,所以可能要做什麼事、有什麼活動,都要記清楚以及跟老師確認好,才不會宣布錯誤的資訊給同學。 |
攝影的生態關懷 |
有感受到攝影風氣愈來愈興盛,學生們的相機規格愈來愈好,拍攝技巧的平均水平也逐步提升,是一個好現象。
這堂課程的工作坊是四天三夜的活動,會密集的給學生做攝影的探索與嘗試,也有安排賞蛙行程,而學生們所拍攝出來的照片都是富含意義的,有著埔里生態場域的辨識、也能關懷到當地生態,老師也還有安排不同攝影主題,像是光影或是借位都很有趣,也會藉由遊戲闖關過程讓學生體驗各式不同技巧,課程後期也讓學生創作出屬於自己的作品集,而主題都是由學生自行發想,去透過攝影鏡頭觀察埔里的生態或是環境,去感受細微的不同與對比性,在作品集與工作坊,都能看見修課學生的成長,對學生和老師都是一個難忘的課程體驗。 |
生活安全與防災概論 | 本學期因疫情,無法去小學帶防災教具,實屬可惜,除此以外,課程一切順利。 |
地方紋理與空間設計 | 因為第一次擔任TA同時也是學生,所以在上課過程中有時候會忘記自身為TA,而忘記紀錄課程,例如拍照,經過這學期的歷練,我認為我以後應該會記得課程紀錄等相關事情。而在課程內容上,我認為實地走訪、訪問與實作過程,都有助於學生培養組織與創造力,同時認識埔里的偏鄉社區,我認為是很好的一件事情。 |
賽德克族的傳統農事與祭儀 | 課程執行上很多都受到了疫情的影響, 在實作方面的課程沒辦法那麼全面的呈現給同學們。 |
審議民主與政策分析 | 我覺得一切都很好。 |
R立方學程課程 |
|
水圳與環境踏查A班 | 我覺得室外課的課程安排或許可以做個微調, 不讓大多數的室外課集中在下半學期,這會再與老師和助理討論。 |
地方達人:新農業發展 | 可以增添更多新穎的課程內容,或是添加更多的互動課程, 讓學生能夠親身參與,吸引注意力! |
R立方創新實作:永續生活設計實踐之路 | 在疫情之下,我覺得實作課程能做的其實非常侷限。 希望以後可以想到其他辦法,既能讓同學體驗到, 也能彌補無法實體上課的缺憾。 |
社區調查與方案設計 | 在進行社區參與等實地訪查課程時,同學們都很有興趣的積極參與,TA們也可以趁晚上在民俗時與同學們有閒聊的時間,拉近彼此的距離並且實際了解到學生們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況,再進而老師們進行討論與修正。 |
社區調查與方案設計 | 課程進行相當順利,老師、助教、學生投入程度高,學習成效佳。 |
昆蟲博物館
在地企業的創新營運 |
老師給我很大的空間自由發揮,但相對我會擔心自己沒有達成老師期望的標準,擔心只是老師心腸好,其實我做很爛之類的。因為是第一次擔任TA,比較緊張。 |
地方達人:生態城鎮
探索觀光與餐旅 |
因為有兩門課,所以可能要做什麼事、有什麼活動,都要記清楚以及跟老師確認好~才不會宣布錯誤的資訊給同學~ |
地方學:經濟與產業 | 因為老師的教學設備其實都很足夠,這方面不需要太多幫助,平板設備什麼的上課設備也都有,但是上週的實作課程,由於學校實施遠距教學,課程有一半學生已經回家;有一半學生留在埔里,課程操作上變得有點尷尬。 |
鄉鎮創新與永續發展 | 多元學習可以讓同學覺得上課很輕鬆,但是同學還是覺得寫心得很累, 還是有少部分人不想交。 |
教育心理學 | 教學內容較花時間 但成效不錯。 |
地方達人:初探民宿經營實務
R立方創新實作:地方微型創業實務 |
這學期從課上也認識許多可愛的、認真的同學,我想上完這堂課不僅能吸收到許多關於民宿經營的內容,也能親身體驗民宿事務,走入埔里感受在地人事地景,相信大家都有留下至少一項自己覺得可貴的東西、能力、記憶。希望自己也能像凱哥的課一樣持續保持有溫度的互動,有品質的收穫! |
地方達人:考古遺址與史前文化 | 老師課程設計都很有趣,但戶外教學在哪裡集合 我沒有清楚告訴大家位置,該改進。 |
綠色工法 | 不知道是不是分組時讓年級平均一點也會有助於分組討論(因為這學期有一組感情特別好的,大123的人數都滿平均的,但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就是了) |
鄉鎮創新與永續發展 | 老師跟TA可以再跟修課學生多一點連結,以維繫課程的順利運行~ |
鄉村長期照顧與社會創新 | 關於長照的部分,後面比較可惜的是因為疫情變成線上操作, 如果真的有實體操作一定更棒。 |
每學期的期末聚會都是希望能了解TA們的學習情況跟協助過程,期初和期末可能會有不一樣的教學設計或是課程內容改變、
怎麼去協助老師可以透過不同資源來幫助大家學習,在聚會上也都會希望能透過不同課程的助教分享擔任TA的心路歷程,
來一起讓大家共同成長。
第二部分是行政上的提醒:
首先采婷助理提醒大家,本學期的課程經費核銷期限是6/30、以及核銷的注意事項,
也有特別告知各位TA要確認領據資訊的完整性&核銷憑證的表單填寫與黏貼,
也因為疫情影響可以由老師或學生代表繳交至通識中心辦理核銷作業,之前的信件也都有詳細說明課程核銷細項。
再來提醒TA期末成果的繳交期限,以及需要繳交到雲端資料夾的內容,
包括課程的亮點照片(10-15張)、期末成果海報、課程資訊填報。
最後也提醒TA們記得申請學程的證書,申請截止日期是6/30,
如果已達成申請證書的修課學分,連同成績單可以盡快送繳至通識中心,
審核之後將會由課務組進行後續的證書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