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名稱:【R立方plus系列講座第二場】:體制教育的可能性-一場集結眾人的社會運動
講者:蔗青文化工作室負責人洪崇銘
日期:2021/10/28
時間:19:00~21:00
地點:545南投縣埔里鎮東榮路119號
人數:15
「從文學的角度出發,走進平常根本不會走進的二林小巷。」—講者洪崇銘
彰化二林,風頭水尾之地,種植著釀酒葡萄及各類雜糧,是彰化縣最大面積的鄉鎮。
但這個被蔗田包圍的田莊,相對也較封閉,隨著人口外移到都市,二林缺乏新血及人才,
國小學生人數嚴重地短缺,許多學校都面臨廢校的危機,而如何使人才回到農村,
讓地方復甦,便是蔗青文化工作室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如果學校消失了,社區也差不多消失了。蔗青文化工作室認為創生是體制教育中重要的一環,
從小到大我們學到的東西其實跟地方生活的連結都不大,傳統的填鴨式教育嚴重影響學生對在地的文化認同,
也連帶影響著社區的連結。那地方文化要如何融入教學?作為學校和地方的橋梁,蔗青文化工作室透過文本分析及田野調查,
連結各層級學校,共同設計出屬於地方的特色教育,使學生們得以從文學的角度,藉由閱讀、講故事,
甚至到後來開始寫自己的故事,而慢慢建立起對在地的文化認同。
「回二林要幹嘛?」如果想知道人要怎麽回農村,就要先知道人當初怎麼離開。
出生於彰化二林的鄉土作家洪醒夫的文學作品裡有許多來自於在地生活的經驗與記憶,
而透過分析洪醒夫作家的文本,不僅使大家開始累積對地方二林的了解,
也使大家得以透過作家身處的時代氛圍,而明白人口出走的背景脈絡。
從田野出發,向在地學習。蔗青文化工作室透過地方調查,持續地生產地方知識及資源,
累積屬於在地的文字和圖像,使在地的學生得以與社區相互連結,並感受環境的訊息,
結合生活經驗作自己環境的紀錄者。講者洪崇銘說:「雖然使人才回到地方、留在地方,會需要很久的時間,
但我們會一直努力下去。只要一群人持續地在做田野,那麼對於地方新的想像與討論就會不斷產生,而使地方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