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日本長野縣的國立信州大學,與本校簽訂校級MoU(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已邁入週年。2020年9月23日特舉辦線上姊妹交流會,由本校蘇玉龍校長及信州大學濱田州博校長帶領副校長及教職員群,回顧過往交流經歷、提出COVID-19疫情影響下可作為線上交流的教材與課題、並擘劃活用智慧人文知能培育問題解決人才的交流方案。
暨信兩校交流肇始於2018年,在國比系楊武勳教授引介下,由江大樹副校長帶領各單位教職員前往信州大學訪問;爾後,2019年透過科技部人社計畫與教育部USR計畫總辦公室共同策劃的「臺日大學地方連結與社會實踐聯盟」活動,奠定聯盟網絡的校對校MoU基礎。為此,2019年9月下旬簽訂MoU後,信州大學中村宗一郎副校長及林靖人教授來校訪問,與國際處、人社中心、通識中心、科院USR及管院USR等同仁交換意見,初期擬以「防災科技與教育」及「地方品牌」做為交流議題。
儘管今年受COVID-19疫情影響,不得不中斷數項實質研究及教學社群交流活動,但相對地,也讓兩校擁有充裕時間整合內部可交流資源,並於9月23日交流會中提出5大課程合作主題。包括「地方品牌與鄉村旅遊」、「高齡者營養與保健」、「河川流域防災教育」、「創新人才培育」及「活用社會經濟資料的社會問題發掘與解決方案研擬」。其中最後一項,雙方討論由資工系陳履恆副教授研究團隊,於10月進行首波線上學生交流。以下,簡要陳述討論始末。
信州大學社會基盤研究所丸橋昌太郎所長,提及該所計畫以長野縣輕井澤地區的居民社會經濟數據為基礎,發展世界級的AI產業園區。因此,希望兩校未來能嘗試在一定的基礎上,共同以AI技術發掘地方人口減少而產生的社會經濟問題,並設計解決方法和可產業化的商業模式。
對應此項討論,本校管理學院陳建良院長提出,我國在國發會地方創生政策,正嘗試建構如同日本「區域經濟與社會分析系統(簡稱RESAS)」的基礎資料庫,規劃出名為「地方創生資料庫(簡稱TESAS)」的臺灣經濟社會分析系統。期盼在類似框架下,藉由雙方相互合作、派遣學生交流學習,促進資料庫完善、發展出有益於地方創生深入應用的數據資源。
有關建立系統性資料庫數據,並透過大數據、物聯網和AI技術解決社會問題議題方面,資工系陳履恆副教授分享近期研究成果,即活用人工智慧及網路影像技術監控行道樹生長,早期偵測因樹木過度生長而切斷電力供應問題,並判斷人工或無人機修剪樹枝的可能性。
隨著討論逐漸聚焦,丸橋所長建議日後舉行每月一次研究會,由暨大資工系團隊於10月進行以英文為主的臺日學生線上交流。
交流會出席名冊:
信州大學(9位):濱田州博校長、平野吉直副校長(教務及學務)、中村宗一郎副校長(學術及產官學合作)、田中清副校長(國際交流)、丸橋昌太郎所長(社會基盤研究所)、林靖人主任(產官學合作推動機構)、勝亦達夫助理教授(職涯中心)、吳柏蒼講師(經法學部)、深瀨斗愛(經法學部學生)。
暨南國暨大學:蘇玉龍校長、江大樹副校長(學術;教務長)、孫同文副校長(行政;國際長)、陳履恆組長(國際處)、陳瀅劼(國際處)、林宜箴(國際處)、曾玟瑜(國際處)。陳建良院長(管理學院)、張力亞助理教授(通識中心)、蔡宗伯助理教授(觀餐系)、童靜瑩專案助理教授(觀餐系)。李恩新(經濟所)、陳穎儒(經濟系)、林佳儀(觀餐系)、陳柏如(國企系)、片山和香(國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