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名稱:素人寫作法
講者:馬尼尼為老師
活動日期及時間:109年11月25日(星期三)13:00-15:30
活動地點:人文學院國際會議廳
【講者簡介】
詩人、畫家。出生於大馬,十九歲起滯留台灣。美術系卻反感美術系,停滯十年後重拾創作。
著散文《帶著你的雜質發亮》、《我不是生來當母親的》、《沒有大路》;詩集《我們明天再說話》、《我和那個叫貓的少年睡過了》、《我現在是狗》、《幫我換藥》;繪本《馬惹尼》、《詩人旅館》、《老人臉狗書店》等數冊。編譯、繪《以前巴冷刀.現在廢鐵爛:馬來班頓》。
作品入選台灣年度詩選、散文選,獲國藝會補助數次;2020臺北詩歌節主視覺設計、也任多項圖文類評審、不定期開辦繪本創作課;於博客來okapi、小典藏撰寫繪本專欄文。
目前苟生臺北。育一子三貓。
【講座內容大要】
馬尼尼為老師來自馬來西亞,大學時代來到臺灣念美術系。在臺灣的生活中,馬尼尼為老師過得並不快樂,她感受到身為異族群的格格不入,以及教育環境無法真正滿足她,甚至出社會結了婚,亦有著相當的家庭壓力。而就在這時,馬尼尼為老師在因緣際會之下接觸了寫詩,慢慢地受到不少人的肯定,她也就此展開了筆耕不輟的道路。
在馬尼尼為老師的心中,詩的創作應該帶著朦朧的、與淺白之間有著裂隙一般的美感,這讓詩讀起來更有趣且豐富外,更能隱密地呈現內心深處想說的話。馬尼尼為老師也非常鼓勵同學們進入創作的領域,同時亦熱心地介紹了多份寫作方面的資料,如瑞蒙卡佛的《叫我自己親愛的》一書,鼓勵同學可以藉由創作抒發內心的情感,以及重新審視自身與周遭的環境,亦能夠在大師的心得之中不斷精益求精。
- 馬尼尼為老師分享素人寫作與專業知識的不同
- 馬尼尼為老師引用尼爾蓋曼的話鼓勵有志創作的同學
- 出席講座的同學
- 出席講座的同學
- 馬尼尼為老師
- 會後書迷請馬尼尼為老師簽名
- 張雅婷老師為講座進行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