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地產業轉型:數位轉型
現存問題
面對新一波的疫情衝擊,實體店面的經營備受挑戰,如何為產業界開拓新的方向與道路是當務之急。本中心思索疫情下產業界如何投入數位優化或數位轉型,鄉村地區數位轉型的特色與需求又是什麼?本中心於5/31起透過Facebook、Line群組向在地產業業者進行「疫情下產業數位轉型意願」的調查。初步的調查結果歸納如下:
1. 產業特性:多為6年以上、資本額100萬以下、員工數4人以下、年營業額多落在100萬以下、產業類別多元。
2. 疫情衝擊:多數產業在疫情衝擊之下,今年5至6月營收衰退比例多為70%以上。
3. 數位轉型經驗:多數產業僅有數位工具運用的經驗,以行銷、電子商務平台為主,進一步的大數據運用、數位工具優化都略顯薄弱。
4. 數位平台作經驗:調查對象多為微型產業,但相關產業過往與電商平台合作的情形低,僅有4成左右的產業有與電商平台合作,顯見大埔里地區的微型產業進入電商平台的比例過低。
5. 行動支付使用:過去完全沒有使用行動支付的在地產業達55.6%,顯見對於在地產業來說使用電子支付的比例是低的。
6. 數位轉型協助需求:在地產業希望未來能夠協助的項目,前三項為數位行銷、建立客戶忠誠度經營、數位化流程。
行動策略
針對前述的線上問卷調查基礎及對於在地產業的實務觀察後,於疫情當下進行以下行動:
1. 組成在地產業數位轉型行動團隊:5/24組成行動團隊,團隊成員有梁鎧麟(暨大社工專案助理教授)、劉明浩(暨大通識中心助理教授)、曾喜鵬(暨大觀餐系副教授)、陳巨凱(在地青年、順騎自然有限公司負責人、國發會「台灣之心火苗基地青年培力工作站」主持人)、謝顯林(在地青年、巷弄文旅有限公司負責人)。
2. 召開行動團隊定期會議:針對數位轉型議題行動,每周定期召開行動團隊會議,針對疫情下與未來數位轉型行動,進行行動方案設定與討論。
3. 成立「家鄉雲-南投產業數位轉型聚落」LINE群組:邀請填答問卷之在地產業,及其他對於數位轉型有興趣之產業,共同加入LINE群組,目前群組已有156名成員。
4. LINE群組定期更新數位轉型相關新知:行動團隊每周三次定期於群組中,更新有關數位轉型的新知,提供群組成員進行數位轉型議題之學習與認識,加深在地產業對於數位轉型的相關認知。
5. 辦理「家鄉雲-數位轉型小聚」:行動團隊已規劃7/5、7/10辦理兩場數位小聚,議題分別為說走就走的數位旅遊時代(數位旅遊市場趨勢分析)」、「不會這些你就落伍了(數位行銷工具應用優化)」,後續也已規劃四場小聚,希望藉由小聚論壇,提升與會的在地產業學習相關之能與建立數位轉型之典範學習模式。
6. 以「台灣之心火苗基地」青年培力工作站為合作平台:行動團隊主要的合作在地組織為「台灣之心火苗基地」青年培力工作站,行動團隊將以火苗基地為主要在地合作平台,藉由在地青年的共同參與,不僅有前述提升既有產業的行動,同時也希望能夠成為協力青年創業的重要機制,共同推動青年創業的數位優化與轉型工作。
後續行動
未來將延伸現階段數位小聚的能量,持續協力在地產業推動數位工具優化或數位轉型的工作:
1. 進行不同產業類別的數位使用程度調查:行動團隊將會運用數位轉型理論針對不同的一、二、三級產業區分不同的產業類別,進行數位轉型成熟度的評估,評估面相將分為數位優化(分營運卓越與顧客體驗面向,營運卓越指標有價值活動、價值系統、生態系統;顧客體驗指標有顧客獲取、業務拓展、關係維持)與數位轉型(主要為商模再造面向,指標有新產品/服務、新通路、新市場、新商業模式)。
2. 建立數位工具優化與數位轉型的產學合作平台:延續疫情期間的數位轉型小聚,逐步從參與的產業中收斂出願意展開數位工具優化與數位轉型的在地產業,並進一步與暨大研發處建立產學合作平台,讓在地產業能夠於平台中尋求暨大師生團隊給予協力,建立各個數位工具優化與轉型的產學合作專案。
3. 建立鄉村地區的數位工具優化與轉型媒合平台:針對有永續長久合作可能的數位工具與轉型合作方案,行動團隊將建立南投地需的媒合平台,建立在地產業間的相互合作之機會,共同推升鄉村地區的數位優化與轉型工作。
4. 協力四鄉鎮公所建立水沙連電商平台:有鑑於2019年起,水沙連地區的四鄉鎮公所積極推動地方產業聯合行銷推廣活動。2021年適逢疫情席捲而來,四鄉鎮由埔里鎮公所帶頭發起,有鑑於鄉村地區產業發展的脆弱性,希望在這一波數位優化與轉型的推動動能之下,能夠帶動在地產業進行轉型,並往建立區域電商平台的方向努力,不僅暨大的產學合作協力,包含在地產業間的相互合作,共同提升在地產業的數位力,強化在地產業面臨全球環境不穩定性的韌性,並藉由公部門合作所建置的電商平台,共同作為在地產業數位優化後的對外共同銷售平台。
前述後續行動構想,主要是自5/24行動團隊組成後,積極與在地產業、公部門共同研商討論的結論,希望數位優化與轉型的行動不僅停留在疫情期間的自我充實目的,而是將疫情下的產業危機,轉化為產業的轉機,讓鄉村地區的產業能夠真正推動數位優化與轉型的工作,避免與都會產業的數位落差程度越拉越大。
二、 社區產業調查:桃米產業受疫情影響調查
現存問題
這波疫情嚴重影響以觀光客群為主的桃米旅宿業,近半數以上的民宿訂房已取消至9月份,多數全職、兼職房務業者留職停薪,政府提供之5萬元民宿補貼對於業者的協助實屬有限。
行動策略
1. 受影響調查:暨大人社中心(下稱本中心)於5/31至6/18電訪桃米社區約30間民宿業者,了解旅宿工作業者受影響程度。調查項目包含全職、兼職人力的調整及退房狀況等。桃米民宿業者受疫情影響統計: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4o6XYTJ9qndPb5rmITxyWNtkHL-xVeNp/view?usp=sharing
2. 產業陪伴:社區內長期關注產業脈動之桃米休區,協力該組織後續如何陪伴社區產業度過難關是現階段重要課題。6/25本中心召開疫情期間休區組織運作會議,邀集桃米休區代表及本校觀餐系曾喜鵬副教授,討論疫情當前休區可協力事項、行動項目及後疫情時代社區整體產業的推展方向。
3. 組織再擾動:擬於疫情期間加強休區內部人員擾動,並邀請相關人員組成各類小組,加強他人參與度、增加組織向心力,促進組織事務的公共性。
後續行動
1. 由本中心協力桃米休區製作問卷,針對民宿業者現況、接受紓困補助與否、疫情期間的工作調整、期待休區協助之事項等項目進行調查。
2. 邀請暨大觀餐系曾喜鵬老師與通識教育中心彭國棟老師分別從旅遊面向與生態面向進行社區旅遊總量評估。
3. 開發疫情後新型態的旅遊產品,如:療癒系列。
4. 加強數位行銷,優化桃米休區官方網站關鍵字、SEO,使桃米休區網頁有更高曝光度,增加旅客到訪桃米的可能性,同時優化社區旅遊接待量。
5. 桃米休區擬於疫情期間重新建構組織內部的結構,邀集過去長期合作、被動參與(僅接待遊客、未參與組織規劃與決策)的解說員、業者組成小組,擬定各組任務與目標;廣納各方意見;創造相關人員的溝通平台;提升組織/參與人員向心力,以達休區組織事務公共化的目標。
真正推動數位優化與轉型的工作,避免與都會產業的數位落差程度越拉越大。
三、 教育協力:教學端與學習端
現存問題
受疫情影響,全臺各級學校自5/19起改為居家遠距教學,目前水沙連區域教育現場主要面臨之挑戰:缺乏境內校園遠距設備調查平台(目前縣府教育處已有一套完整處理流程)、學生學習心態容易渙散、難以掌握家戶遠距環境與學生動態及教師線上教學能力不足。
行動策略
就教學端及學習端,進行以下行動方案實踐,期能盡量彌補遠距學習落差:
1. 線上共學:本中心與南投縣政府教育處已於6/25合辦第一場次線上共學交流會,讓各單位教育人員有機會交流彼此的線上教學實作,和教育現場的經驗觀察,特別是遠距對數位學伴計畫的影響。
2. 疫情影響問卷調查:經本中心反映現實校園所發生的學習落差後,與暨大教育學院USR計畫團隊合作,設計出2份Covid-19疫情下教學面和家庭面的影響評估調查,以23所合作夥伴學校為對象,掌握水沙連區域境內校園,經歷1個多月線上教學後,目前存在的「教與學」實際現況。二份問卷已於6/28開始發放給合作夥伴學校。
疫情下高中小學教學影響評估問卷:https://reurl.cc/rgvL5k
疫情下高中小學家戶遠距課程境況問卷: https://forms.gle/u5SeS88VWyeQEdQ36
3. 疫情下成為「共學接待家庭」的經驗觀察:本中心成員恰好有孩子就讀國小低年級,班上同學有雙親務農,在線上課程期間,無法陪伴孩子學習。因此,主動將務農家庭的二名低年級孩子接來共同學習和照顧,學習成效良好,且有發展出協力互助的生活模式。這是一個經驗觀察的機會,未來若要發展疫情下的共學接待家庭,或是鼓勵更多家庭、學校投入共學模式,降低部分學生的學習落差,能成為實作範例分享經驗。
後續行動
1. 線上共學系列:後續將以辦理線上共學活動為主軸,針對當下教學課題,尋找出解決方案,陪伴水沙連區域內教師一同面對線上教學的各種挑戰。
(1) 6月份,以「疫情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學習型城市X遠距教學X疫情衝擊」為主題,邀請水沙連區域的國中小學教師,以及有在進行教學活動的各式組織,共同參與線上共學活動,交流疫情之下的教育經驗。
(2) 7月份,規劃辦理「線上課程的設計與製作」工作坊,陪伴學校第一線教育者有機會優化數位教學的教材與內容,增進線上教學能力,提供更好的線上教學內容和品質。
2. 疫情影響問卷:後續將持續與暨大教育學院USR計畫團隊合作,針對問卷內容進行問題分類和歸納,發掘主要問題,再聚焦進行多樣化問題解決導向(problem-solving oriented)的行動設計方案,逐步面對和解決遠距教學所衍生的各種課題,縮短疫情下的學習落差。
四、 老人照顧:桃米社區長照對象受影響調查
現存問題
因應疫情,社區內關懷據點、長照站、老人會皆於05/15起暫停服務,原於前述三場域接受健康促進、供餐服務之長輩於疫情期間的生活起居與餐食健康等關懷成為社區內相當重要的議題。
行動策略
1. 疫情後,社區內的照顧機構暫停服務,轉以電話問安方式進行。長照站站長與老人會總幹事分別針對站內長輩與會員進行電話問安。
2. 除電話問安的對象外,人社中心也跟里長、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桃源國小校長、主任與幾位社區熱心居民聯繫,了解其住家附近是否有需要協助的長輩。
3. 社區內咖哩專賣店自發性地每日提供三十份免費餐點給社區內有需要的人,並透過里長、社區發展協會、老人會等組織使訊息公告給社區民眾知曉。
後續行動
1. 請里長向里幹事取得社區內低收入戶的家戶名冊,進而評估家戶狀況與家戶長輩的送餐需求。
2. 透過社區熱心大姊的協助,盤點社區內有送餐服務需求的長輩。
3. 截至06/28止,社區熱心大姊已提供3位社區內有送餐需求的長輩名單,後續將由長照站站長協助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