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立方學程TA期末座談會
時間:110年6月9日 14:00-16:00
會議室網址:HTTP://MEET.GOOGLE.COM/PDH-GHYB-VRY
討論議題:TA經驗的課程觀察、紀錄與反思
本活動邀請R立方學程TA同學共計23位以線上會議方式參與期末經驗分享與交流座談會,由每位TA分享自己本學期在課堂上的協助內容 ,以及從TA的視角座課堂的觀察、紀錄,以及反思自我的學習經驗。此外,本學期因受到疫情影響,對於課程因應疫情的調整,也從不同課程中了解各課程的教學調整、觀察與建議;以及學生學習過程的陪伴與協助。也從大家的分享中回顧本學期擔任TA的自我學習與反思,給予中心豐富的回饋,我們也總結各位TA分享的內容,提供通識中心未來TA培力的參考。
【本學期擔任TA主要協助課程的事項】
1.每堂課程上課前需要前置作業準備、與老師討論課堂設計、借教室 、傳達課程注意事項、紀錄課堂狀況和協同教學講師的聯繫,若有校外參訪或校外教學實作課程,就需協助辦理保險、以及協助與同學、社區的聯繫。
2.課程進行時需先確認學生出缺席狀況(課程點名),課程紀錄與拍照、協助老師教學與課堂進行,遠距教學期間協助遠距線上課程討論、開設google meet網址。
3.課後需開設Moodle上傳各種課程資訊、課程學習資源上傳、協助回應同學課堂疑問、協助引導同學討論報告、統計功課繳交狀況、課堂作業繳交提醒。
4.協助公告課程即時訊息、作業說明、帶領同學進行設計與操作方案。
【協助課程進行時,是否遇到什麼樣的困境?如何解決?或是尚未解決的問題有哪些?】
1.老師聯繫與溝通
- 對於課程溝通的部分,有時會無法及時聯絡到老師,但因都會有固定跟老師做課程的討論與溝通,所以學生的課程疑問都還在可以協助處理的範圍。
- 課程有計畫經費部分補助項目,整個學期的費用運用、以及課程安排上有做臨時調整可以更及時讓TA了解。
2.學生學習觀察
- 佈達課程注意事項需要用多種通訊軟體,例如LINE、MOODLE、FACEBOOK等,才能盡量讓學生都能收到訊息,但還是會有學生無法聯繫的上。
- 學生有時候比較不願意主動開口回答問題,課程參與度也不是很高,為了解學生學習程度,老師會在期末調整報告模式,透過報告了解大家對於課程的學習參與度。
- 部分課程有安排連續校外實作與踏查課程的週次,若遇到學生有請假、無法有連貫性參與課程學習的時候,學生也會主動與老師或TA聯繫了解課程學習進度與重點。
- 有些學生在課堂討論及貢獻度不高,造成小組作業都集中特定的人。因此可以用組內互評表,並將結果納入總成績的計算。
3.疫情影響與調整
- 因為疫情的關係使得校外踏查學習的次數減少,對於學生來說,遠距教學比較沒有辦法讓人實際體驗學習,同學也可能因為沒有看到現場實作體驗的經驗而無法提出自我學習的反思與提問。
- 學校線上遠距系統對於大多數同學運用起來問題比較多且也比較不熟悉,後來改採用GOOGLE MEET才比較順利。
- 以小組方式進行線上作業比較難以達到互相協助與討論。
4.設備與其他因素
- 對電子設備不太熟悉如何操作,須由助理協助。
- 需要戶外教學的課程,場域有時校車較難以到達。所以需要提前調查同學們的交通工具,並且會協調同學幫忙載送。場域若是較為偏僻,也需要提前向同學說明、或是帶路一同前往,並且在當天緊密關注同學狀況,確保同學皆能平安抵達。
- 因課程以互動式討論為主,調整為線上教學後,容易遇到音訊、音頻或網路不穩的狀況。
【本學期教師的教學模式為何?以及所觀察的學生學習狀態為何?】
1.授課式課堂教學模式
- 簡報教學或是邀請講師授課,大多學生認真上課,部分學生興趣不大。
- 老師上課內容很豐富,資料準備很齊全,同學也上的認真,對於老師的課堂提問也可以回應與討論。
- 讓學生自己安排報告順序,在線上學生們與老師的互動也較為輕鬆。
- 課程邀請協同教學講師分享,並實際操作上課所學、在地參與活動,可以改善學習上的盲點。
2.實作、互動式教學模式
- 沒有看到現場實作體驗的經驗而無法提出自我學習的反思與提問。
- 學校線上遠距系統對於大多數同學運用起來問題比較多且也比較不熟悉,後來改採用GOOGLE MEET才比較順利。
- 以小組方式進行線上作業比較難以達到互相協助與討論。
- 大多課程的實作、戶外教學已在期中之前完成,學生投入度高,學習態度也較積極。
- 走出教室比較是開放式的教學,同學的學習狀況都還蠻積極的。到在地實際走遊程是新的嘗試,蠻吸引同學、增加學習效果。
- 老師的教學模式較為活潑、自主性,也會觀察同學在課堂的專注程度,以戶外學習的方式讓學生自由挖掘學習深度,學習狀態也很不錯,回應都很熱烈。
- 藉由讓學生實際參訪與踏查社區,讓學生分組去設計不同主題的社區活動教案。大部分學生都很認真參與及思考他們的社區設計活動。
- 老師藉由讀書會的方式討論課程內容,也讓同學可以自由分享所見所聞,在進行任何活動時也都很關注同學的情況,進而使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促進更深度的學習。
- 老師的教學模式安排較多元,除了一般課程講授,也安排了許多需要同學們投入參與的活動,包括辯論會、校外參訪、分組創作社區故事等,另外也會穿插影片、有獎徵答、傳統歌曲教唱等,提高同學們的參與度。
- 課程學習的規劃先讓同學們參加工作坊體驗,讓學生對於社區有基本的認識;也提供同學設計社區教案的參考資訊與經驗分享,促進學生學習,也會主動去拜訪相關的社區以及仔細觀察社區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