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原住民族文化教育暨生計發展中心自2009年為利推廣原住民族議題與文化於校園內,辦理第一屆的原住民族週系列活動,一轉眼今年已辦理第十二屆了,今年度以布農語的「mas’an han dusa」當作主題,此語翻譯為12之意涵,在第12年的原民週更希望藉由布農族的精神,持續推廣並傳承延續原住民週重要的概念。
今年度的原住民族週辦理一場次的原住民族運動大會「暨大村運」、兩場次紀錄片放映暨映後座談會、一場次的原住民族性別議題講座、三天的原住民族美食與手工藝擺攤以及一場次的原民週晚會活動,希望透過知性與感性的方式,讓本校的師生能夠更深刻的體會與瞭解臺灣原住民族的文化。
109.05.11,第一場的紀錄片放映暨映後座談會,榮幸邀請導演「蘇弘恩」至本校放映《Muakai的跨世紀婚禮》,本次紀錄片主要紀錄屏東縣泰武鄉佳平部落對於傳統信仰的議題。因時代變遷與社會的改變,致使佳平部落金祿勒頭目家的祖靈柱Muakai,成為大學博物館的藏品,默默地佇立在博物館的一隅。直到了2014年,台大的教授重回佳平部落,找到她失散已久的家人與族人,共同討論是否將她申請為國寶。2015年9月,在族人,文化部與眾人的見證下,透過一場別開生面的傳統排灣婚禮,Muakai終於與國立台灣大學締結正式關係。
109.05.12,第二場紀錄片放映暨映後座談會,放映兩部有關傳統領域的紀錄片《32公里~六十年》與《部落地圖:雪國SQOYAW》,邀請《部落地圖:雪國SQOYAW》的導演「莎韻西夢」與我們分享拍片與製作部落地圖的意涵。《32公里~六十年》描述部落青年又開始發起回老部落的尋根活動,快七十年沒有人住的部落幾乎沒有路可以走,Wilang拖著快八十歲的身體跟我們一起上山。隨著Wilang腳步,尋根像是一條穿越時空的路,而下山後老人家的夢境也穿越了那些時代記憶。《部落地圖:雪國SQOYAW》描述部落青年意識到部落傳統領域逐漸流失,所以發請製作傳統領域立體地圖,透過地圖與長輩溝通並了解自己族群在該地的歷史故事;除此之外做完地圖後,更透過雙腳實際走回傳統領域瞭解祖先的路。
109.05.13,雖然現今對性別議題逐漸友善,但性別議題在部落中時常被視為不正常或是需要被改變的群體,然而107年12月在屏東縣三地門鄉地磨兒國小辦理了第一場「adju音樂節」,一群身分為adju(排灣語:姊妹,現今泛稱同性戀者或閨密)的部落青年,為了讓部落的人看見adju在部落中也扮演了許多重要的角色,不因為性取向而忘記自己的文化以及部落認同,更要讓部落的人看見adju的內在價值。故邀請音樂節的創辦人董晨晧至暨大與本校師生分享交流,adju在部落的意義與價值,建構友善的校園與友善社會。
109.05.15,原民週最後一場也是重要的「原住民族週晚會」,今年度的晚會有別於以往辦在了戶外,感謝上蒼給我們溫和的氣候。今年度的晚會表演多數為本校學生自行發起的節目,第一個節目為原專三的小花、原專二的思維以及樂手原專一的羊真,將自己的族群文化透過歌謠傳唱給所有人,更呼籲每位原住民青年不要忘記自己美麗的歌謠,大家要一直傳唱下去;第二個節目為「泰雅族合唱團」,學生透過自己的力量集結本校的泰雅族學生,練習泰雅的傳統樂器、舞蹈以及歌謠;第三個節目為「魯凱族勇士舞」,在第十屆時已展演過一次,希望能夠將此樂舞能夠傳承下去!第四個節目邀請茂林的部落青年「金秀麗」,唱著當代部落卡拉OK的歌曲,帶動現場的氣氛;第五個節目為「原青熱舞」,暨大有一群原住民學生很喜歡跳舞,更希望透過這個舞台讓學生有機會展現自我;第六個節目「時倆」布農族舞台劇,本校布農族學生於108年11月成立了布農族學生會,集結本校布農除學生或對布農族有興趣的學生,能夠認識布農族文化,更希望能夠拓展至南投地區的布農族部落,為部落服務;第七格節目「2.0樂團」,由霧台鄉的魯凱族青年及滿州鄉的排灣族青年所組成,因為愛好傳唱族語哥而名,邀請他們至本校分享自己的故事,並鼓勵更多原青能夠繼續找回身分與認同;最後一個節目「卑南族傳統樂舞」,由本校原住民青年社團所演出,練習將近一個多月的時間,從歌曲至舞蹈皆由學生自行取經與學習。在最後的一場活動中,看得見與感受得出學生對於文化的熱忱與感動,相信暨大會延續這份精神與悸動在校園裡。
相關影片可以點此連結→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sveJ3hC8B5XS5i_RVuj5J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