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原住民大學生了沒?原住民高等教育論壇之一「原住民專班往哪裡去?」
- 時間:107年5月23日
- 地點: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科一館234廳
- 主持人:交通大學族文所教師林文玲
- 分享者:
暨南大學專班主任邱韻芳
屏東大學專班副主任李馨慈Tjuku Lee
實踐大學專班教師廖敏Dremedreman Curimudjuq
中原大學專班教師盧建銘

論壇海報
1905年卑南族的南志信到台北就讀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很可能是第一個接受高等教育的原住民。
一百多年來接受高等教育的原住民人數一直都很少,1930年只有7位原住民就讀農業學校、女學校、
師範學校、醫學校,1933年也只有66位。70年後的2003年,原住民就讀大專的學生人數終於突破一萬人,
2014年達到24000人,18歲到21歲原住民學生在學率超過5成。因此這是前所未有的原住民大量接受高等教育的年代。
那麼,原住民在大專院校裡,接受了什麼樣的教育呢?這些教育是合適的嗎?怎麼樣發展出更適合原住民學生的高等教育呢?
「原住民專班往哪裡去?」
2012年教育部鼓勵各大專院校設立原住民專班,至2018年已經有18所大學在大學部設立了24個原住民專班,
一所大學在研究所開設一個原住民專班,再加上六所專科開設的六個原住民專班,總共超過30個原住民專班,
每年招收名額超過1000人,每年就讀名額約800人。估計就讀原住民專班的學生佔全部原住民大專學生的一成至兩成。
由於原住民專班不是一般科系,不受「專科以上學校總量發展規模與資源條件標準」約束,大部分沒有專任師資。
許多專班甚至沒有辦公室、沒有專任助理、缺乏教學空間與設備、也缺乏固定經費。
這樣的大學原住民專班經營相當困難,但是仍然有許多專班老師很努力爭取資源辦出很有特色的原住民專班。
因此邀請四個學校原住民專班的主任、老師、學生,一起來討論原住民專班目前的現況、成就、困境、未來展望。
以下擷取自各大專院校原民專班老師們的分享,全文請點以下連結,
暨南大學原鄉發展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原住民專班 邱韻芳主任:
原專班:攜手實現不可能的夢
「大家好,我把題目訂成是「原專班:攜手實現不可能的夢」。因為我覺得這幾年來一直在做很多不可能的事情,
這麼多依常理來看根本不可能做出來的事,所以才會說是實現不可能的夢,這當然不是我一個人做,這是跟很多夥伴一起完成的。
不曉得各位聽到「原專班」時的想像是什麼,在你們進來原專班之前你們想像的原專班,跟現在進來之後的原專班,
沒有發現不太一樣?更重要是,如果去問外面的人「什麼是原專班?」,他們可能想的是「在職專班」或是其他的,
而不是實際上的「原住民專班」。「原住民專班」是一個很不明確的名稱。」

暨大原民專班邱韻芳主任
屏東大學原住民族健康休閒與文化產業學士學位學程 Tjuku李馨慈主任:
沒有時間停下來
「首先謝謝主辦單位辦這個論壇,因為其實我們在原住民專班工作非常忙碌,都沒有時間停下來思考我們正在做的事情,
有什麼需要被批判或者是改進?我們就是一直在做事,沒有時間停下來。剛剛看韻芳主任有作一些滿有組織的整理,
我覺得我們的狀況有些滿雷同的,因為我們也曾經在中原大學的信實基地有討論過,我們大概有些共同的理想在實踐。
我這邊可能會講的比較零散,可能也不代表整個專班所有師生的想法,也許大家可以把它當成一個民族誌吧!聽我講我的故事。
大家一起來看看我們在屏東大學原專班發生什麼事。專班成立是2012年,我是第二年才進去的,那當時找我進去的我們的前主任,
他那時候一直想找原住民的老師,透過很多關係去打聽,然後就有一天我的一個阿姨問我有沒有興趣來做。我是工程背景,以前念土木系,
後來念採礦,我想說我的專業背景沒有辦法到這個專班。但是當時的主任給我一個很妙的理由,他說我是原住民,我的相關專長很適合原鄉的發展,
尤其在休閒遊憩的規劃與資源調查的部分,我就這樣被說服。因為我念博士不是為了當老師,所以我對於教書、學校的行政這些都不熟,
就是因為那幾句話,我就來屏東大學。進來之後才發現,根本不是我想的那樣,我那時抱著很大的理想,面試時還對面試官說,
可以用我的專長培養學生自己從事部落的調查跟規畫工作,那時候就是發了很大的宏願。進來才發現教育部有很多法規,
我們沒有辦法一下子就改變課程的結構,所以我花了很多時間摸索這個專班原本的設計。」
實踐大學休閒產業管理學系學士班原住民專班Dremedreman Curimudjuq廖敏老師:
實踐大學「休產系」原住民專班
「我是實踐大學大六生,我是廖敏。為什麼說我是大六生?因為我在實踐大學今年是第六年。
我剛剛聽了韻芳主任跟Tjuku主任講兩所學校的現況,其實我「非~~~~~常的」羨慕,有沒有看到那個「非~~~~~常」。
我先介紹一下,我在實踐大學是講師,實踐大學在高雄有兩個校區,全校只有一個原住民老師,就在這邊。
我來到實踐大學是因緣際會,實踐大學台北校區有一個石板屋,是在我出生那一年就搬過去,我一直覺得這是一個安排。
我進實踐大學之後,我跟學生一樣都在重新認識跟適應實踐大學。
實踐大學原專班是放在休閒產業管理學系裡面,休產系有兩個班,一個班是一般生,另外一個班就是獨招進來的原住民專班。
我請問大家,請問我們是休產系還是原專班?實踐大學在高雄有兩個校區,我們大部分在內門校區,城區部是給推廣中心用的
,或我們辦大型活動,需要很漂亮的場地就會在城區部辦。」

論壇照片
中原大學設計學士原住民專班 盧建銘老師:
設計學院內課程改革而誕生的中原大學原專班
「大家好,今天還有兩位學生幹部一起過來,代表中原大學和中原大學原專班師生一起來跟大家交流。
專班成立到現在是第五年,設計學院有四個科系,可是我們以前在上課的時候,我們認為設計學院的教育有點被困住,
所以我們大概十年前開始有大量課程是在部落,特別是景觀系,很多課程會開在部落,有一部分室內設計系的課程也會,建築系也有。
不算正式的課程,但各系都會有這樣的老師,大體上是由各系的兼任老師協助開這些課。所以專班的成立對我們來講,
是一個很重要的發展,也代表我們學校的課程改革往前走了一大步。最大一步就是,我們現在學校大概在七年到八年之內,
很多系的學位會逐步取消,可能大學考試的時候進去是系,畢業的時候是以院出來的,調整維繫進院出的學位制度。
所以專班一開始的定位就被放在院裡面,而且做為一個院課程改革的開始,以後很多課程就會像這樣以院作為單位。
目前第二個也出來了,叫社會設計,由院長自己帶。陸陸續續各科系都會把自己的必修學分不斷降低,讓課程慢慢轉到設計學院裏面共享。
也跟我們學校有幾個發展的方向有關係,第一個是全人教育,學校很重視這個部分,第二個是我們是一個理工大學,
我們普遍缺乏跟土地著根的機會,所以透過植入全人村的教育機制,要求各系做改革,讓自己的學科可以在地化。

中原大學原民專班盧建銘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