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名稱:沒有名字,不是第一次。平埔原住民族青年生命故事紀實
講者:陳以箴老師
活動日期及時間:109年10月20日(星期二)10:00-12:30
活動地點:圖書館1樓新書展示區
【講者簡介】
1991年生。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畢業,現就讀於台灣大學人類學系碩士班。著有《沒有名字的人:平埔原住民族青年生命故事紀實》。
【講座內容大要】
近年來,臺灣的社會逐漸重視高山原住民族的歷史與脈絡,同樣擁有豐富文化及歷史的平埔族卻「噤聲」了。雖然這些平埔族在近年的歷史踏查後,逐漸有了較為清楚的記錄,但實際上,許多平埔族青年對自身的歷史、文化,甚至是身分,已經愈來愈模糊不清。
陳以箴老師與她的大學朋友們,正是一批見證到自身的族群複雜性,而深感困惑的混血族群。由於平埔族的文化及歷史在漢化政策的推行下被稀釋,這群混血兒也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以主流文化餵養長大,陳以箴老師向同學們分享──透過族譜與戶籍謄本的檢索,或是家中長輩的隻字片語,這群混血兒偶然得知自己血緣中丟失的那塊拼圖,進而開啟了徬徨且錯愕的身分認同之旅。
到底自己是屬於哪一方的呢?陳以箴老師除了積極重新了解並整理平埔族的背景及歷史,也想向同學表達一個概念:在臺灣這樣一個族群多元豐富的地方,應該多了解、體會文化的多樣性,避免將人們「分類」。
- 受訪的平埔族人分布地圖
- 李瑞源老師、林鴻瑞老師
- 同學針對本次講座內容回應陳以箴老師
- 平埔族祖靈信仰受到道教影響而有不同的面貌
- 平埔族研究專家李瑞源老師出席本場講座
- 陳以箴老師
- 陳以箴老師分享平埔族青年的困境與掙扎
- 陳以箴老師分享自己參加參加原住民抗爭活動的照片
- 大合照
- 平埔族青年身分認同的各種關卡
- 陳以箴老師
- 配合講座於場外舉辦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