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名稱:尋找科先生與幻小姐:科幻創意與最早期的實踐
講者:葉言都老師
活動日期及時間:109年10月15日(星期四)13:00-15:30
活動地點:人文學院116會議室
【講者簡介】
1949年(民國38年)生於澎湖,祖籍北京,父系為滿族葉赫那拉氏。
臺灣大學歷史系博士。曾任英文漢聲雜誌研究員、中國時報各項職務(從人間副刊編輯到財務長)、世新大學兼任講師、時報旅行社顧問、古蹟臺北故事館諮詢顧問、倪匡科幻小說決審委員等。
現任東吳大學歷史系暨創意人文課程兼任助理教授、洪建全基金會敏隆講堂講師、臺北市長官邸藝文沙龍講師、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
曾獲第8屆時報文學獎科幻小說首獎(1985),作品〈我愛溫諾娜〉;第11屆時報文學獎推理小說首獎(1988),作品〈1649〉。
【講座內容大要】
葉言都老師是臺灣知名的科幻小說作家,今年再版的作品《綠猴劫》,其中一篇短篇故事,便是以病毒擴散作為背景,這與時下的疫情之間具有不謀而合之處,文中也再三告訴讀者──病毒之所以可怕,始終來自於人們的無知和恐懼。
葉老師與同學們分享科幻藝術及科幻創作的見解:以目前的發展作為基礎,加上歷史所給予的資訊,即成為對未來的推論。根據以上,再加入科學的可能發展,以及人性的參與,即成為一套科幻創作。科學是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日常,正因人們對科學的無限想像,以及各種不同情感的展現,這才使得科幻創作總是充滿了魅力及生命力。
演講中葉老師也提及,他的素養及能力,來自學習歷史的背景、擔任記者及編輯的歷練,以及對科學題材的深入和探索。歷史能揣度事件及人心,新聞媒體業能增廣見聞及訓練文筆,而科學題材的涉獵,正是葉老師作品內核心的組成。葉老師認為,以創作科幻藝術來說,充實科普知識且時刻考量人性,充分想像著現今及未來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多維度的探索及思考,也正是每位學生未來應面對的課題。
- 葉言都老師分享科幻小說簡史
- 科幻小說之母瑪麗雪萊電影片段
- 葉言都老師
- 陳正芳老師帶班出席講座
- 出席講座的科院同學
- 葉言都老師與中文系師長、小書迷合照
- 葉言都老師鼓勵同學多接觸科幻,激發自己的創意
- 葉言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