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學期:R立方青年返鄉創新實務學程-知識應用階段課程成果】
本校通識教育中心於110-2學期開設R立方青年返鄉創新實務學程共計54門課,修課人次共計7340人次。
本學程分為四個學習階段,第三個學習階段為「知識應用」,
主要培養以鄉村(Rural)做為發展主體的反身性(Reflexivity)思考和問題意識,並且進行小規模實作。
希望同學透過修習課程,有明確的在地行動、實作場域。
課程學習過程至少有5名以上的社區共學伙伴,
也建構學生個人對真實問題思考的能力,培養團隊合作的社會實作力。
【課程介紹與成果分享】
在地企業的創新營運
授課老師:王耀德
修課人數:30
課程內容概述:
指定商業模式方法論及數位行銷相關書籍分組研讀外閱讀,並於課堂分享全體學員,應用實例解析核心重點,讓非商科學員能快速增進相關素養。
邀請在地創新企業高階或專家(業師)來課堂分享,課堂後段由授課老師與業師對談應用商業模九要素方法論來拆解之成功關鍵。讓學員能深入簡出理解理論與實務之呼應.
參訪新故鄉文教基金之所屬附屬社會企_紙教堂場域生態遊程後分組實作工作坊,引導發想與模擬實作遊程設計(上架趣吧Tripbaa.com)並撰寫推廣文發佈個社群媒體.由趣吧協助提供GA數據分析.學員期末專題報告成果。
課程成果:
第一堂課先進行分組,並選擇要研讀的書目(指定書目:一個人的獲利模式、獲利世代、行銷4.0、人人必學的網路行銷)。接著是業師協同教學,桃米休閒農業協會理事長來分享埔里在地生態休閒方面的商業遊程。
學期中有安排前往紙教堂校外參訪、體驗遊程。結束參訪後由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與我們分享經營管理之道。各組按照進度完成報告,並持續規畫遊程設計、使用「Tripbaa趣吧!」平台模擬遊程上架。
學期末進行成果報告,由趣吧平台吳副理分享「如何運用各大社群媒體做行銷推廣」,在最後一堂課製作簡報呈現各組成果。
社區環境教育實作
授課老師:林展緯、徐顥
修課人數:39
課程內容概述:
本課程藉由深入瞭解環境教育、環境保護及社區水環境,讓修課同學能瞭解個人及社會與環境的相互依存之關係,進而積極追求環境之永續發展。透過基礎理論授課、專家學者實務經驗分享及參訪已通過認證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讓學生瞭解認識當地生態,並以經驗分享及親身體驗之操作方式,連結課堂講授之基本知識。課程中也會要求設計團隊期末報告,讓同學針對地方需求進行環境教育之活動規劃與設計,以強化知識實踐之能力。
課程成果:
本課程藉由深入瞭解環境教育、環境保護及社區水環境之本質,認同環境教育、環境保護之理念,讓修課同學能瞭解個人及社會與環境的相互依存之關係,增進其環境倫理與責任,進而維護環境生態平衡、尊重生命,積極追求環境之永續發展。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是應受全人類不分種族不分年齡所共同重視,透過本課程多元的授課內容,包含基礎理論授課、專家學者實務經驗分享及環境教育場所實地觀摩等多元設計,並以經驗分享及親身體驗之操作方式,連結課堂講授之基本知識,加強修課同學對環境教育、解說實務與教案設計之認知,於循環經濟部分更可實用於日常生活中。
於課程中更設計團隊期末報告,讓修課同學針對地方需求進行環境教育之活動規劃與設計,以強化知識實踐之能力。環境教育是全世界共同的教育實作走向,教育下一代永續經營地球是全世界共同目標。環境教育及環境保護的議題是無國界、無止盡的,本課程希望修課同學能瞭解個人及社會與環境的相互依存之關係,增進其環境倫理與責任,進而維護環境生態平衡、尊重生命,追求環境之永續發展。
平埔文化保存與活化
授課老師:李瑞源
修課人數:36
課程內容概述:
本課程從社會時事議題出發,引領學生深入歷史甬道,探索為何平埔原住民身分會在大河歷史中浮沉不明,成為懸而未決的大事件?除了瞭解平埔歷史變遷本身,課程亦從文化保存和活化角度,引導學生思考如何以多元創新手法進行社會實踐,努力嘗試平埔文化的活化可能性,特別是以埔里近郊的六大平埔族群做為田野地,讓課堂所學能夠予以致用,更透過學習付出,循序漸進地認識、欣賞和拉近平埔族群的距離。本課程目標包括:走進平埔聚落,認識原住民社會生活、以部落需求出發,擬訂可學習的內容、從平埔議題的反思,了解原住民族在國家政治社會中的地位。
課程成果:
除了在課程中,利用辯論會讓學生能夠更加理解有關平埔族的問題,也會利用兩次的校外參訪,讓學生更加清楚埔里當地的平埔族文化,並利用這兩次的校外參訪設計出對於當地平埔族群有益處的教具,讓平埔族的文化能夠推廣到更廣的地方。
鄉村長期照顧與社會創新
授課老師:廖靜珠
修課人數:12
課程內容概述:
本課程提供修課同學了解高齡社會發展與需求,學習意外救護技能,並取得證照,藉由實作課程,讓修課同學運用創新活動設計,體驗如何提升長者健康促進,營造一個銀青共榮的生活環境。學生能夠了解長期照顧理念與長照2.0服務模式、認識活躍老化與健康促進、學習長者意外救護並取得證照、認識家庭照顧、照顧負荷及社會支持、認識失智症照顧及溝通技巧、認識安寧療護及病人自主權利,並藉由實證基礎與活動設計讓學生體驗如何提升長者健康促進。
課程成果:
在課堂上授予同學造知識外,還帶同學到長照機構(常樂社區式長期照顧服務機構、長照教學中心)參訪,已讓同學更了解機構如何操作,並引導同學挖掘問題、議題討論,也協助同學獲取意外救護的相關證照(CPR+AED),更在期末時辦理線上實作,讓同學更熟悉整學期的課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