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者 連明偉老師
活動日期及時間 110年5月6日(星期四)13:00-15:00
活動地點 圖書館一樓新書展示區
講座內容大要
連明偉老師於2002年就讀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文系,自大學生涯起,便在校內文學獎中嶄露頭角,就讀研究所期間更是不停獲獎。不間斷的投稿過程中,他逐漸掌握對文學的理解。曾是投稿者又多次擔任評審的經驗,讓他在其中觀察且反思許多事情。文學獎對學生來說絕對值得嘗試,不但能累積經驗、修正自己,也能獲得額外的收入,並無壞處。那麼,當一個創作者獲獎無數,他還需要繼續「書寫」嗎?在背後推動書寫的動力是什麼?文學獎對他而言又有怎樣的價值?以及,文學獎的體制是否存在某些漏洞?部分熟稔寫作的投稿者在規範中展現他們的技巧,模糊了文體之間的邊界。不禁讓人重新思考每種文體中真實性和虛構性的問題,與文體各自應當保有的界線何在。
而評審絕非投稿者的理想讀者。有的因繁重的審稿壓力,無法詳實閱讀每一件作品;有的則以「是否與自己氣味相投」作為先決,沒能契合便難以入圍。一場文學獎,「評審的選擇」參雜了許多不同面向的考量。
物質上的獎勵、精神上的榮譽對創作而言並非唯一目的。創作的根本精神應該來自於內心與世界的連結,見識更多的風景,在創作的過程中再次經歷自己的人生,進而重新展開對世界的理解。

連明偉老師

同學踴躍發問

同學們專注聽講

陶玉璞老師致詞

陶玉璞老師代表系上致贈禮品及感謝狀

會後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