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名稱:鱗翅目講座— 命名法規與分類―蝴蝶學名的故事
講師:徐堉峰
日期:2021/11/23
時間:19:00-21:00
地點:木生昆蟲館
人數:124
埔里,向來在國內享有蝴蝶王國的美稱,那你/妳知道蝴蝶有自己的學名嗎?其實各個種類蝴蝶的學名是由拉丁文來命名,而為何當初需要用拉丁文?講者說道在 18 世紀的時候,生物學家要為各種動物及昆蟲命名學名之時,為了要使歐洲各國不為了命名的語言使用上因此起了衝突,所以使用了當時 18 世紀歐洲上流貴普遍流行的拉丁文避免了爭議出現。
講者特別講解了生物命名的二名法,所謂的生物二名命名法規系統是由屬名(亞屬名)及種小名組成,屬名為名詞,首字母必須是大寫,種小名為形容詞,並沒有首字母為大寫的規範,通常在種小名的最後面要加上命名人及命名時間,如果學名經過改動,則要保留最初之命名人,二名法是由瑞典著名的生物學家林奈整理並加以推廣,逐漸散佈到全世界,成為當今生物學界主要使用的命名方法。
有「蝴蝶王國」之稱的埔里,在蝴蝶的種類與數量上自然也是鶴立雞群,有著二百一十種的蝴蝶生長在埔里的境內,其中有十六種為台灣的特有種,蝶類的資源相當豐富,除了吸引了眾多學者來到此地訪查及研究,也讓對昆蟲有興趣的一般民眾可以來到埔里大開眼界,另外,透過當地的各方合作,發展出了一系列的相關活動及演講,不但有助於提升當地環境保護的意識,也能讓民眾更正視蝴蝶甚至是各種昆蟲對於環境的重要性。